“因為我們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川笑兄嘆了口氣:“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困難多了,徐茫...趕緊回來解決一下。”
“噢...”
“你先和我說一下吧。”
“在電話里說不清楚,我把資料發給你看一下吧。”
“好!”
掛斷電話,
沒過一分鐘,徐茫就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
打開一看,里面有幾份文件。
仔細了一番,徐茫知道了川笑兄遇到什么樣的問題。
盡管知道氦合氫離子是宇宙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但是如何才能確定是宇宙中第一個原子組合?或者說那些星體蘊含著氦合氫離子?
根據資料顯示,氦合氫離子由氦原子和質子構成,這個結構中的裸露質子,會讓氦合氫離子成為非常強的酸,因此能夠結合任何與它碰撞的物質。
一但,
氦合氫離子形成的話,就會觸發第一個氫分子的形成,很快會出現其他的原子組合,隨后產生兩種極度不穩定的微粒,然后消失在自然世界中。
該怎么解決?
這已經不是純粹的化學了,而是宇宙化學范圍,一種天文學與化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哎呦,
我的天吶!
這特么的比脆弱拓撲難多了!
不過,
也有趣多了。
徐茫開始對這個問題進入了深入的探究,首先要解決早期宇宙的環境,好在前人們對早期宇宙進行了研究,徐茫拿到了很多現成的資料。
總得來說,
在早期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個頭過大,極不穩定。它們通過內部的核反應迅速形成更重的元素,然后以劇烈的超新星爆炸結束短暫的一生。
在爆炸過程中,碳、氧和硅元素散播至周圍的星云,并將宇宙的化學引入第二個階段。兩種新化合物——水和一氧化碳出現,它們大幅提高星云冷卻的效率,催生出數量龐大的更小的恒星。
最終,
形成了現在這個宇宙。
而徐茫要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氦合氫離子的蹤影。
“這尼瑪...”
“好煩!”
徐茫的腦袋頓時大了不少,這簡直就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徐茫重頭開始,研究氦合氫離子與恒星之間的關系,很快他發現了原子和分子之間,在坍縮期間釋放能量有所變化,兩者之間存在完全不同的機制。
原子態的氫構成的星云坍縮,它會變得越來越熱,直到原子熱運動足以平衡坍縮的趨勢,最終得到了什么都沒有的結構,這是假設的環境。
但分子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假設,分子向外輻射能量,因此星云能進一步冷卻并繼續坍縮,雖然氦合氫離子不是星云最好的冷卻劑,但足矣讓百萬倍太陽質量的星云自發完成引力坍縮。
然后這些星云后來演變成為最初的恒星,漸漸形成了現在這個璀璨的宇宙。
此時,
徐茫冒出一個想法,或許在現在這個宇宙中,存在某些星云,而它們的物理條件和早期宇宙像是,如此一來很有可能產生氦合氫離子,只要密度足夠大就能被探測到。
不過...
這已經不是大海撈針一樣困難,這完全是宇宙中撈針。
面對浩瀚宇宙,
徐茫感覺到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人類的力量在宇宙面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思維的力量可以跨越了宇宙的時空,思維能夠達到宇宙的任何一個角落。
試一試吧!
......
(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大家節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