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驚悚?
人家長得挺文靜的,呃...可能上一次被徐教授給逼急了。
許久,
當四人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徐茫騎著自己的杜卡迪,來到天文臺大門前,面對這位緊跟時尚潮流的大科學家,對印象中的教授和所謂的科學家,發生了一些認知上的改變。
徐...
徐教授竟然這么酷炫?
到休息室,
徐茫笑呵呵地說道:“以后別這么早,你們這樣會讓我無地自容的。”
“...”
“...”
“...”
幾人沒有說話,徐教授的光輝形象正在逐漸崩塌中。
在簡單的休整后,便開始正式工作。
根據任務的需求,童敏和鹿博正在尋找系內行星中的那些成巖元素,還有各種亂七八糟的數據,不過根據徐茫自己的估計,起碼需要四五天的時間,正好利用這段空窗期,讓劉妍和趙彭彭在白矮星的數據中,找到合適的樣本。
之前就三個樣本,經過自己的計算后,變成了兩個樣本,這太少了...缺乏對比性。
看似高大上的工作,其實背后都是無數小時的枯燥與汗水的積累,在經歷了三天的工作,徐茫期間偷偷觀察了四人的狀態,相當的認真。
看來...
時間可以再縮減一下。
...
NASA,
宜居星球國際聯合探索辦公室,
這是一個國際性的科研小組,除了美利堅的NASA和歐空局ESA,還有俄聯邦航天局RKA,腳盆雞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桑巴航天局AEB和加拿大空間局CSA。
這個小組的主要目標就是在茫茫宇宙中,尋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目前...在這個科研小組的努力下,一共找到了十幾顆擁有潛在宜居環境的系外行星。
但是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宇宙可能擁有的宜居行星數量驚人,光是我們的銀河系內部就可能存在多達六百億顆以上,它們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暗弱的紅矮星運行。
至此,
這個科研小組需要一個全新的探索方式,除了升級現有的探索裝備,從理論研究上需要作出新的改變。
然而...
當技術得到了升級,理論從原初提升到了目前最新的概念后,科學家們發現每一顆紅矮星周圍都應當存在一顆位于宜居帶范圍內地球大小的行星體。
而紅矮星是宇宙中數量最多,最常見的恒星類型,因此...宜居星球的數量再度往上翻了一翻。
不過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依舊找到了幾顆迄今在環境條件上和地球最為類似的行星,如果以地球相似指數來做判斷,地球為1,火星為0.7,那這幾顆星球大概為0.9。
但是...
這個科研小組內部對這顆星球存在巨大爭議。
緊接著,
國際科研小組中的各個國家成員,開始了一場探索新理論的競爭。
其中,
歐空局ESA的進度最為明顯,他們利用引力微透鏡的概念,打算來探索類地行星,這項技術很簡單,在行星或恒星移動到另一個遙遠恒星前方時,前方天體有時會像透鏡一眼,將后方的天體放大。
這就是歐空局ESA利用這種現象開發出新的探測未知行星的技術。
基本上,
這次內部的國際競爭,歐空局ESA贏定了,起碼ESA的科學家是這么認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