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就是基于引力微透鏡的全新觀察方式。
“老伙計...這...”希爾克教授睜大了雙眼,盯著眼前全新的內容,想要夸贊徐茫的話突然被卡在了喉嚨處,他發現任何詞匯都無法形容此時的徐茫。
天才?
不不不,
世界上存在很多天才,可徐茫絕對不是其中一員,他是超越了天才的存在,所謂的天才在他面前,只有無盡的黯淡。
“看來...”
“從今天開始,人類對遠距離天體的觀察,將再進一步!”史密斯教授看著屏幕上的內容,不由感慨了一句。
“原本以為就此結束,但沒有想到,好戲剛剛開始!”史密斯教授轉頭,沖自己的老朋友說道:“老朋友...看懂了嗎?”
“當然!”
“這是在組建一個龐大的透鏡異常網絡,起碼我是這么認為的。”希爾克教授說道:“當然...最終解釋權在徐茫那里。”
終于,
徐茫結束了計算,默默放下手中的筆,抬頭看向了報告廳,這一刻...無數雙眼睛正盯著他。
“或許...”
“你們感到很好奇,為什么會多出一大截的計算過程。”徐茫笑呵呵地說道:“這是給你們的驚喜。”
話落,
引起在場所有人一片好奇,許多人依舊處在迷茫的狀態,看著大顯示屏上所出現的算式。特別是最后那一部分,這到底是什么內容?
此時,
徐茫還欠別人一個解釋。
“咳咳!”
“引力微透鏡理論,到此算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徐茫認真地說道:“或許有很多人還處在迷茫階段,特別是針對后面的計算過程。”
“但是沒有關系,接下來我會解釋,最后一段的內容。”徐茫笑道:“由于微透鏡事件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重復,這使得后續再觀察幾乎是不可能的。”
聽到這番話,
所有人點點頭,這的確是一個缺點,引力微透鏡事件只是一次性的產物,雖然它會改變人類觀察超遠距離天體的方式,但是很多情況下,只能觀察一次而已。
還有一點...微透鏡也無法對行星的大小做出準確的估計,軌道性質也很難確定,因為唯一可以直接用這種方法確定的軌道特征是行星的當前半主軸。
也就是行星的偏心軌道只能探測到它的一小部分軌道而已...
“為了改變這一尷尬的狀況,我突發奇想...建立一個全球性透鏡異常網絡,這個項目能夠提供近連續的觀察,以觀察由與地球的質量一樣低的天體所引起的微透鏡事件。”
話落,
徐茫點開一個文件,頓然大顯示屏上出現了一顆地球模型,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地球上有很多紅色小點。
配合著模型,
再加上理論的解釋,不費吹灰之力,所有人幾乎明白了徐茫想要做什么。
這...
這絕對是跨世紀的項目!
需要全世界許多國家通過參與,才能實現的一個偉大壯舉,這一刻很多人激動的站了起來,為徐茫送上最熱烈的掌聲。
這掌聲持續了有一分鐘之久。
“徐教授?”
“能不能問一個問題?”一位年輕小伙舉起手,沖徐茫喊道。
“問吧。”徐茫笑道。
“全球性透鏡異常網絡只是解決了觀察的持續性問題,但是如何才能確定觀察天體的基本特征?從理論上來判斷,引力微透鏡似乎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這位小伙的提問很尖銳,直達徐茫的要害部位。
在場所有人齊刷刷看向了徐茫,面對這個如此尖銳的問題,他會做出什么樣的解釋?
面對好奇的目光,
面對眾多的鏡頭,
徐茫淡然一笑:“引力微透鏡無法解決...但是其他辦法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