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聲而來的是詩琪和那名元大俠,以及辛懷良與姓江的漢子。四人速度很快,身形在山腳矮林處幾個跳動,便已沖到我的小院里。
辛懷良朝小院一端快走幾步,登高朝著半山腰看了看,回頭對著那名元大俠道“元兄,你我二人且去追上一追,山莊三面環水一面臨崖,那人絕跑不了多遠。”
那名元大俠點了點頭,并未多言,與辛懷良齊齊翻過我屋后小院,向半山腰追去,眨眼間便消失在山林中。
他們二人的速度不慢,那名元大俠隱隱還要略勝辛懷良一籌,雖然速度與剛才偷襲我的人有些不及,不過身法同樣是精妙不已,在他們跳起的身后,似乎隱隱的也出現了些殘影。看到他們如風一樣的身影,我不由得一陣向往,同時心里在此時泛出了說不出的滋味。
馬千里、朱二他兩人的速度和身法都精妙,當年他倆交手時,我在遠處觀望,兩人移動的身體也會像剛才那人一樣出現殘影。人的身體上被內氣縈繞,內氣與空氣交錯,身體移動時便可出現疊影,身上出現疊影看似簡簡單單,其中的玄妙不僅僅與速度有關,更多的是與身法特殊大有關系。
這幾天我除了跟小青在山莊里轉悠之外,去過更多的地方便就是詩琪的那所小院聽琴,期間,我曾向詩琪詢問過有關她琴氣離弦的事情。對于詩琪能從古琴上發出琴氣,我一直都是很好奇,不過詩琪并沒有跟我說起絲毫她所修的功法,倒是跟我談論了江湖上一些厲害的人物及武功,其中便提到了一套厲害的身法,鬼影步。
大宋西南與吐蕃、大理和交趾毗鄰,邊境之地曲折綿長,梓州路有一大氏,名曰羅氏,羅氏之人善戰,與友邦各部族關系交好。大理石城郡往東百里余里之地,于大宋中原邊境接洽處有一山谷,此谷便就是聞名江湖的鬼谷。鬼谷的谷主叫羅仁善,便就是羅氏之人。羅姓來源很早,很早以前自立為羅國,后被滅國,幾經遷族。大宋開國之初,太祖雖有禁令,不得與化外人私相交易,但是邊塞之地卻貿易往來不止。時值吐蕃國內混亂,四分五裂,大理又國小人衰,太祖若要征戰南北,正是大好時機。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大宋朝廷并未出軍兩國,而與兩國交接之地,反倒是出現了難得的各部族交好的緩和時期。有人說這是太祖對外的貿易政策,也有人說這是吐蕃、大理兩國對大宋的友好之示,不過更多的人卻是說是因為羅氏遷族至此的緣故。
鬼谷谷主羅仁善為人慷豪,善交豪杰,谷中上下以及鄰邦各部均對其信服豎指。羅仁善能坐鬼谷之主,除了與他為人友善有關,最重要的便就是他一身的武功造詣。尚武的年代,人人崇尚強者,鬼谷既可名震江湖,周邊部族紛紛上門討教,谷中武學自是不凡,不過鬼谷中最為厲害的武功卻不是諸如掌法、腿法、劍法、刀法等之類的武功,而正是那套鬼影步的身法,鬼谷也因此步法得名。
“以活為要,以明陰陽變化為妙,動則風云動,靜則風云靜,雖萬箭叢中亦毫發無傷。”
說起鬼影步法,詩琪也是半知半解,她之所以知道鬼影步之名,也還是從程富海嘴里得知。不過,詩琪告訴我,修煉身法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與速度不一樣,與修煉輕功大相徑庭,但又相差甚遠,閃展俯仰、擰轉翻搓、沖撞擠靠,若要修煉值高境界,需常年苦練。而將身法修煉出殘影、虛影,則更是難上加難。
我越想越覺得自慚形穢,不說那鬼影步法如何了得,只是辛懷良幾人的詭異身法,就讓我望塵莫及。武學一道博大精深,他們都是武功高強之輩,所修功法都是精妙神奇,不是我可以比擬的。仰仗著開天,我能修煉出點內力,可要論武功套路云云,我實在拿不出門與他們攀比。也許我根本就不適合練武,也只能修煉這么一套避水劍法,看看門院、走走鏢吧
這時,小院里那名姓江的漢子嘿嘿笑道“顧小友,你還不趕快下來,難道要在屋頂過夜么”
我回過神來,才發覺身上陣陣的疼,尤其是肩膀處,此時還麻木疼痛。晃了晃肩膀,我笑道“我的房頂已破,在屋頂過夜和在房間里過夜已沒什么兩樣,倒真不如在屋頂過夜,賞賞風景。”
我嘴上這么說,但是心里卻一點都笑不出來,走到屋檐處,俯身撐著露在外的屋檐跳了下去。屋檐距離地面不是很高,我身體雖然被青瓦擊中,但還是能行走自如,落在地上輕輕巧巧。
走到詩琪和姓江的漢子身邊時,姓江的漢子背著手走到我身前看了看,黑燈瞎火的,真不知道他能從我身上看出什么傷勢。卻見他在我身邊走了一圈,忽的哈哈笑了起來,接著看向我屋后的山峰,道“這人若是再不來,只怕江某要親自引他前來了,不過他還是來了,嘿嘿。”
我一怔,一時沒聽明白他話中的意思,聽他話語之意,倒是巴不得那人來找我的麻煩,我皺了皺眉頭,道“江前輩,那人體內也中了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