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夫人安慰了女兒,轉頭看著李丹若,問了幾句閑話,笑著打發她道“若姐兒到西廂房給我抄幾遍心經去,別急,要細細的給外婆抄好了。”
李丹若知道外婆有話兒要和母親說,忙脆聲答應了,下了炕往西廂慢慢抄經去了。
四太太楊氏重給高老夫人墊了墊背后的墊子,又倒了碗紅棗湯給她。
高老夫人接過抿了一口,將碗遞給楊氏,長舒了口氣,“這半個多月,我細細想了好多事,有些事,得好好交待交待你,不急,咱們一件一件細說,先揀最要緊的,就是若姐兒的親事。”
“嗯,母親說,女兒聽著。”楊氏看著高老夫人,柔順的笑道。
高老夫人抬手給女兒掠了掠鬢角,滿眼愛憐,“我這脾氣,養了你這樣的女兒,你這脾氣,又養了若姐兒那樣的,都說閨女隨娘,可見也不盡然。”
楊氏被母親說笑了“若姐兒象母親。”
“若姐兒比我脾氣好,是個難得的好孩子,有她是你的福氣,可她到底是姑娘家,這姑娘家,嫁人是頭等大事,女怕嫁錯郎,一旦嫁錯了,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翻身,那份苦楚,唉,我看的多了,若姐兒的親事,是頭等大事。”高老夫人鄭重交待道。
“若兒太婆也這么說。”楊氏忙點頭贊同道。
高老夫人往后靠了靠,接著道“照理說,有親家母操心,若姐兒的親事,我放心的很,當年,若不是看中了親家母是個難得的,我也不能把你嫁到李家,他家求的再怎么誠心,也不過一個廚子出身”
“母親。”楊氏嗔怪道。
高老夫人忙將話扯回來,“咱不說那么遠,還說若姐兒,我就跟你說說這些年我冷眼看中的人家,這些人家,門風、家世,長輩、還有哥兒的人品性情才學,都不差,若能從這些人家里挑一門親事,那是最好不過。
你聽著,這頭一份的,就是姜家,姜國公府上。
姜家的好處,頭一條,就是程老夫人,我跟程老夫人算是自小的交情,最明白她不過,這為人處世、目光膽識上頭,她比親家母不差什么,只怕還強上不少,你看看,若不是親家母,這些年,你寡婦失業的,能這么舒心唉,說起這個,我想想就后悔,當年我就看著若兒她爹有些個薄命相”
“母親。”楊氏聲音略高,打斷了高老夫人的話,“這都是女兒的命。”
“是是,母親不該提這個,這是你的命,唉,咱接著說姜家,程老夫人比親家母還一條好處,她身子健旺,你看看,她哪象快七十的人她那身子骨,再好好兒的活上個十年八年,那都是少的。
有這十年八年就夠了,若姐兒比你強多了,別說十年八年,就是有個年,她這腳跟就能立穩當了。
這是一,二條呢,他們府上年紀相當的有兩個,五郎和六郎,這兩個年紀只差了半歲,人品才氣都不差,有個挑揀,不過照我的意思,六郎更好些,五郎那樣的身世,我就怕他命小福薄,母親是怕了”
高老夫人長篇大論的一家家說著她看中的人家,哪里好,哪里不太中意,中間還不停的跑跑題再拉回來,直說了兩刻多鐘。
四太太楊氏笑著止住她道“母親先歇歇再接著說話,早上的燕窩粥吃了沒有”
高老夫人搖了搖頭,四太太楊氏按著她笑道“讓人把燕窩粥拿來,我侍候母親吃了再說話。”
“嗯,讓人給若姐兒送一碗過去。”高老夫人笑著吩咐道。
楊氏應了,出來吩咐丫頭婆子取了燕窩粥來,侍候著高老夫人吃了,漱了口,高老夫人舒了口氣,歇了一會兒笑道“我沒事,跟自己閨女說話最舒心,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