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蔣護長旁邊的位置上,笑著看向眾人,嗓音溫潤“大家好,我是陳葉,很高興能和大家共事,請多關照。”
其實認真說起來,陳葉在這里并不是除了陳為民之外,一個人都不認識的,像另一位主任醫師劉翀,就是陳葉在基礎醫學階段就認識的師兄,跟他一樣,都是容醫大八年制畢業的。
于是等他做完自我介紹,劉翀率先鼓起掌來,然后沖他眨了一下眼。
因為周五是主任大查房的日子,散會之后陳葉跟著大部隊去查房,陳為民有心讓他趕快熟悉現在科里的病人,讓他過來幫忙推搭載有移動醫生工作站的電腦。
這樣他就可以在查房時順便看到每床病人的病程記錄和醫囑。
查完房,大家回辦公室去開醫囑,一天的常規工作慢慢展開,陳葉則去找蔣護長,在她的幫助下,熟悉科室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房屋布局。
“這兒是倉庫,平時大家用的打印紙啊,筆啊,還有藥品啊耗材啊,都在這里,鑰匙在護士站,有需要的跟我說一聲就行。”
“這是護士休息室,沒什么可說的,這是醫生休息室,有一個你的柜子,日常用品可以放這里,這是鑰匙,你拿好。”
“這邊是換藥室,我們科室常用的藥品有”
跟在大院差不多的內容,不過分院的占地面積明顯比大院寬闊得多。
大院那邊神內神外在同一層樓,靠連廊連接,雖然也有六十張床,病房高干病房都有,但每間病房的面積明顯比不上分院,這邊是真的寬敞舒適,而且還多了二十張病床。
陳葉逛了一趟病區,回到辦公室,看大家醫囑都開完,在寫病程記錄了,沒病人的他便叫了幾位同事的名字,“麻煩大家到談話室來一趟。”
被叫到名字的都心知肚明,早就被主任叫去談過話,沒被叫到的同事有的不明所以,但被消息靈通的人示意一個口型,也迅速明白了過來。
那都是同一個治療組的,以前歸另一位主任醫師帶,那位主任調去醫務科了,現在治療組就歸陳葉領導。
談話室里窗明幾凈,環境安靜,四位治療組的成員對面坐著,陳葉坐在首位,笑瞇瞇地率先開腔“主要是想跟大家互相認識認識,了解一下彼此的工作進度興趣愛好之類的,方便開展工作。”
整個治療組除了陳葉,就是四個人,剛好是兩男兩女,分別是主治醫師江春來和余湫,住院醫師李萍萍和張達天,兩個二線兩個一線,此外張達天還是住院總,兼任科室教學秘書。
基本情況都了解了,陳葉點點頭,翻開手里的文件夾,“現在有一個課題,是由國家卒中學會、京市天壇醫院姜末教授牽頭承擔的,疏血通注射液用于預防急性栓賽性卒中復發1,這是個國家級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們提高科研水平,積累科研經驗的好辦法,所以”
這個課題是陳葉在回國之前就接觸到了的,跟陳為民商量之后,決定將這個項目爭取到手,然后交給他主要負責。
這么安排,固然是有陳葉專業技術過硬又有留學背景能跟那邊搭上關系的原因,但也未嘗不是陳為民的私心,帶課題進科室,多少能堵住些其他人對他一來就帶組的質疑。
要不然,光是陳葉和陳為民之間的關系,就夠他們酸一整年的了,主任的親侄子,三十歲的副主任醫師,一來就帶組,嘖嘖嘖。
就算陳葉足夠身正不怕影子斜,但那也不代表他喜歡聽這種酸話,干脆就答應陳為民的做法。
安排好他們要為課題做什么工作,又跟大家聊了會兒,初步建立感情之后,趁著還沒有開張收病人的空閑時間,陳葉說要去隔壁婦產科,“去看個剛生完孩子的朋友。”
婦產科樓就在內科樓旁邊,只有八層,比起內科樓外科樓十幾層的高度,簡直就是個小可愛,但陳葉聽陳為民說過,過段時間可能要往上繼續加蓋幾層樓,將開設專門的產檢中心、產前學習班和產后康復中心。
產科的項目真是多元化,他心里嘖了聲,到時候某人的工資怕是要水漲船高了。
產科病房里隨處可見大肚婆,陳葉去護士站問“請問鄭妙儀住在哪個病房”
“鄭妙儀是嗎,在15床。”護士看了一眼電腦,又立刻改口,“抱歉,她剛才已經轉床了,現在在48床。”
陳葉道了聲謝,往病區走去,48床,單人間。
門開著,有兩個戴著白色胸牌的學生站在門口,正在說什么黃疸值,他過去之后她們讓開,陳葉一眼就看見病房里背對著門口正在跟鄭妙儀和陸耘說話的女醫生。
長發用鯊魚夾夾在腦后,發絲從耳邊滑落,拂過她的耳邊,她正在指點陸耘怎么抱嬰兒,溫柔的眉眼彌漫著一層笑意。
他的腳步頓了頓,過了片刻,才抬手敲了敲病房門。
“叩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