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妡朔朝上一句誅心之言雖然暫時將立皇太子之事給壓了下去,然這種事情不提則已,一提,滿朝文武的心瞬間就長了草。
現今皇子一共五位,最大的皇長子蕭祚虛歲六歲,最小的皇五子蕭祐虛歲四歲,無一嫡子。
雖說按照禮法,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然而禮法這種東西是很微妙的,否則也不會有那么多的皇權爭斗喋血宮闈了。
既然有人已提立皇長子為儲君,那么其他皇子都安排一下。
蕭珉的五個孩子,每個背后勢力都不同,各個都有自己的支持者。
王妡案頭上請立皇太子的折子,才不到半月就堆得老高,拿來燒火取暖都能暖上一兩個時辰。
諸皇子當中,自然是以有吳慎等人支持的皇長子蕭祚最為突出。
臨近年關,朝中無大事,在大部分人的目光都投向立儲之爭時,幽州將軍、同知樞密院事沈摯上奏判太常禮院、同知樞密院事羅仁,延誤軍機,導致軍令不通,幽州磧口鎮兩萬將士被大雪困在關外,生死難料。
“太史局早有上奏,臘月北方有暴雪將至,政令下達樞密院,由諸位知事一同審定,冬月中旬就要將越冬物資送去北方邊塞,并下令邊塞守軍往關內收縮,以越嚴冬。公文送到羅仁羅判院處時,羅判院不僅沒有及時審定,還刻意叫書令史將其押了十日有余,導致軍令下達邊塞時,暴雪已至,幽州磧口鎮有兩萬將士被困,其他邊州尚未上報,恐情形不樂觀。”
“這是檢詳所與發敕司的記錄。”
“亦有樞密院吏與太常禮院吏佐證。”
內侍快步下來將沈摯手中的奏本和證據接過,呈給王皇后。
王妡仔細地一頁一頁看,紫微殿里靜得掉根針都能聽到。
羅仁隱秘地瞥著沈摯,眼神怨毒。
那么多“知樞密院事”,他單挑他來搞。行,你不仁我不義。
羅仁正要出列反將沈摯一軍,不了御史臺的先出列。
“臣,彈劾樞密院上下,以及永興軍路轉運司上下,瀆職,貪贓枉法”
御史仗彈,被彈官員必須離班待罪,樞密院列班者全部出列。
御史臺此番仗彈并非無的放矢,顯然是調查了許久的,給出的證據厚厚一沓,再結合前頭沈摯參羅仁之事,明顯這是王皇后在劍指樞密院。
她把樞密院攪成一團泥淖,如今終于要出手清理了。
吳慎緊緊握住手里的笏板,如今朝堂為立儲之事爭辯激烈,王皇后在這個時候發難樞密院,恐怕是想將立儲之事壓下去。
尤其是樞密院里那一群“知樞密院事”,文官武將、中書門下牽涉到不少衙署,若是皇后鐵了心要查,恐怕中書門下好些個衙署都要被查個底朝天。
難怪這半個月王皇后一直對立儲之事不置一詞,想必是之前御史臺沒有收集齊所謂的證據。
“皇后,”待仗彈的御史話音一落,吳慎就出列,道“貪墨武備軍儲,瀆職延誤軍機,此乃大罪。臣以為,無論是京朝,還是邊塞,該從上到下徹查到底,對有罪者,絕不姑息。”
王妡伸手,機靈的內侍立刻將她手上拿的奏本和證據接過,捧好。
“吳卿以為,何人能勝任此差事”王妡問。
吳慎道“此事關于朝廷根基,臣以為,該由三法司共同推鞠,審刑院審議。”
接著,他點了幾個人的名字,認為這些人督辦此事最為合適。倒是不偏不倚,各方勢力的人都有。
可在王妡看來,太過不偏不倚而顯得正直,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