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十五年三月初六,六參嘉會。
禮部郎中、侍御史知雜事葉夔出列,上疏梁帝“臣,夔,有奏。”
梁帝微點了一下頭,一旁典儀高喝“準奏。”
葉夔把搭在胳膊上的笏板擺正,口齒清晰抑揚頓挫說“臣聞道德之厚,莫尚於軒唐;仁義之隆,莫彰於舜禹。欲繼軒唐之風,將追舜禹之跡,必鎮之以道德,宏之以仁義,舉善而任之,擇善而從之。不擇善任能,而委之欲吏,既無遠度,必失大體。惟奉三尺之律,以繩四海之人,欲求垂拱無為,不可得也。故圣哲君臨,移風易俗,不資嚴刑峻法,在仁義而已。故非仁無以廣施,非義無以正身。惠下以仁,正身以義,則其政不嚴而理,其教不肅而成矣”注1
梁帝先頭還認真聽了幾句,然后就越來越不耐煩了,以為葉夔又要老生常談什么君王仁義治國之類的。
自打葉夔被遣為侍御史知雜事,就熱衷于諫言皇帝施仁政,梁帝聽多了就越聽越氣
怎么,朕還不夠仁慈,讓爾等不知為君分憂的東西在此狺狺狂吠
誰知葉夔話語一轉,說道“民蒙善化,則人有士君子之心。被惡政,則人有懷奸亂之慮。遭良吏,則懷忠信而履仁厚;遇惡吏,則懷奸邪而行淺薄。忠厚積則致太平,淺薄積則致危亡”注2
大殿上頓時起了一陣細細的騷動,不少人都看向葉夔的方向,震驚不已。
葉夔是瘋了嗎
平日諷諫諷諫官家不施仁政便罷了,今日竟直接與危亡掛上鉤,這分明是在為為沈震鳴不平吶
他何時是這般不顧生死之人了
梁帝也聽出來了,當即龍顏大怒,拍著龍椅扶手大喝“給朕閉嘴”
“是以圣帝明王,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葉夔背脊挺得筆直,將手中笏板舉高,大聲說“太祖太宗及至真宗朝,治世皆志存公道,人有所犯,一一於法。縱臨時處斷,或有輕重,但見臣下執論,無不忻然受納。民知罪之無私,故甘心而不怨。臣下見言無忤,故盡力以效忠”注3
“閉嘴給朕閉嘴”梁帝從龍椅上站起來,指著葉夔嘶吼,又叫左右“來人來人把這個逆臣給朕拖出去拖出去殺了”
“圣上息怒”群臣見狀,齊聲請罪。
“圣上”勾管御史臺事史安節出列,道“太宗有定,諫官不以言獲罪,請圣上三思”
“圣上三思”群臣又齊聲道。
梁帝氣得老臉脹紅,指著諷諫沒有停的葉夔,又指著史安節,最后對猶豫不決不知該不該把葉夔拖出去的儀衛吼“還愣著做什么把他給朕拖出去”
儀衛不再耽擱,史安節等人也暗暗松了一口氣沒再說“殺了”便還好。
葉夔被儀衛們拖出大殿時,依舊抓緊時間在諷諫,他高聲說“取舍枉於愛憎,輕重由乎喜怒。愛之者,罪雖重而強為之辭;惡之者,過雖小而深探其意。法無定科,任情以輕重,人有執論,疑之以阿偽。故受罰者無所控告,當官者莫敢正言。不服其心,但窮其口。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圣上沈元帥冤哉沈元帥冤哉”注4
隨著這振聾發聵的一聲,葉夔的身影消失在大殿門外,然而這痛心疾首的一聲呼喊卻仿佛留在了殿中,久久回蕩不散。
梁帝氣怒難當,胸口劇烈起伏。
殿中群臣噤若寒蟬。
皇帝之下、百官之首,是幾位皇子。
三皇子蕭珩看著葉夔被拖出去,轉回頭來對前頭的蕭珉低聲笑說“大哥倒是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