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門下的自然不會看著自己人被欺負,幫著曹大年懟樞密院和三司。
樞密院和三司也不是友好衙門,樞密使蔣鯤與三司使王準不對付,三司經常卡樞密院的經費,他們能友好才怪。
很快,朝堂上發展成了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三方唇槍舌戰,御史臺和諫院的在一旁時不時拆這個臺那個臺,真是好不熱鬧。
下面的人吵成一團,宰執們卻都保持緘默,輕易不張口。
首相吳慎半垂眼簾看不出任何情緒。
副相左槐不著痕跡地看了三司使王準一眼,王準眼觀鼻鼻觀心。
樞密使蔣鯤眉頭常年是皺起來的,眉間都有一道深刻的皺痕,臉上只有嚴厲和很嚴厲這兩種表情。
梁帝高坐在御座上,將眾臣的反應盡收眼底,對朝堂變得比集市還熱鬧并無半點兒不悅。
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互相不對付是他身為帝王最樂意看到的。
朝臣們吵架,他這個帝王就安穩了。哪臣們相親相愛同氣連枝,他這個帝王就該慌了。
梁帝想著想著就想到了沈家軍,好心情瞬間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
軍隊就該聽命服從于帝王,而不是將帥。
沈家軍連他這個皇帝都調動不了,只聽沈震之令,真是一群混賬東西
“夠了”梁帝忽然暴喝一聲,顯而易見怒氣勃發。
眾臣工霎時收聲,各出列者飛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然后齊刷刷說“臣失儀,請圣上恕罪。”
“既賬目有問題,就交于御史臺詳查,諸卿家在這里吵也吵不出什么結果來。”
“圣上圣明。”眾臣齊聲說。
“史愛卿。”梁帝喚。
御史臺勾管官史安節出列“臣在。”
梁帝道“賬目之事不容小覷,此事就交由你御史臺查明。”
史安節行禮“臣領旨。”
事情就這么定了。
典儀問可還有事要奏,禮儀院的勾管官出列請奏皇帝。
今年是三年一度的采選之年,請官家下詔采選天下良家淑女,以充后宮、宗室。
梁帝當然應允。
在紫微殿里君臣正在討論采選之事時,宣德門南街之北登聞鼓前,逐漸聚攏了不少天命耳順之年的老者,目測有三十人巨多,且還在逐漸增加。
這群人里,有著長衫的學究,有穿打短的村夫,有一身錦緞的富戶,各色各樣。
他們聚集在登聞鼓前,皆神情肅穆,沒有半絲嘈雜之聲。
日漸升高,街上往來的行人也越來越多,登聞鼓前的這一幕也引得越來越多人注意。
這時,四位手拿鳩首杖的老者上前,合力拿起鼓槌,對著登聞鼓的鼓面,奮力敲響。
咚――咚――咚――
一聲一聲。
整個啟安城仿佛都震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