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塌方不出意料的在朝野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就算是鄉野的無知總角小兒也在大人處聽了幾耳朵,街頭巷尾漸漸有了童謠
“長干巷,巷長干。
去年殺郎君;
后年殺諸公。”注1
還有
“新禾不入箱,新麥不入場。
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墻。”注2
孩童們蹦蹦跳跳的唱著這些童謠,不解其意。
老邁的長者聽到后長吁短嘆,滿面愁苦。
然而青壯們連愁苦嘆氣的時間都沒有,今年的春耕已經被大雨耽誤了,再不動起來,家中怕是少說有三年揭不開鍋了。
他們知道世道變得越來越差,活著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可是他們有什么辦法,總不能真帶著一家老小到山林中當個逃戶吧。
衙門里的官老爺,朝廷里的大人物,他們是不會管區區平民百姓的死活的,更遑論高高在上的官家。
官家不僅不管百姓的死活,都這種情況了,還下詔各地征斂奇珍異物為他煉制長生丹藥。
從來就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沒有活路了,不想死就只能反抗。
才收了春糧征春稅,房州上庸爆發了民亂,皆因當地縣衙不顧百姓死活巧立名目強行增加了一成稅,當地稅收本就已經將近十稅四了,再增一成稅,所有人都不用活了。
被壓迫到極致的農民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幾個領頭的人振臂一呼,應者如云,一下子就組織了幾千人的隊伍,手拿農具棍棒甚至是石頭沖進了縣衙了一番,且在的過程中不知是失手還是故意,把當地的縣令殺了。
朝廷接到民亂的消息,梁帝勃然大怒,點名侍衛親軍步軍司都指揮使李漸帶兵平亂。
李漸不是很想去,平民亂算不得什么軍功,何況朝中正查呂師查到關鍵詞,呂師的副將已經被抓了,他這個時候去平什么民亂,呂師落馬了,他卻不在朝中,讓馬軍司的彭韶撿了便宜他能后悔死。
可官家親下命令,他不去又不行。
想了想,問“臣斗膽,想問一句,煽動民亂的幾個匪首,臣該如何處置”
梁帝思忖片刻,說“招安吧。將匪首招安了,讓那些無知刁民不要再鬧。”
“臣遵旨。”李漸行禮后退下。
是招安的話,那就方便速戰速決了。
他出大內就去了步軍司屯所叫文書出招安書一份,下發到房州上庸去。
招安書發出去后,李漸就幻想著亂民匪首一看到招安書就老老實實不鬧了,他就不用去房州了,想得實在太美,是那種睡著都能把自己笑醒的美。
然后彭馬帥就冒出來“很沒有眼力見兒”地提醒他“你還不帶兵去房州,小心民亂擴大,官家發火。”
李漸便皮笑肉不笑地說“多謝你提醒,幾個無知刁民而已,不必大驚小怪。”
彭韶“是么。呵呵。”
李漸氣得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