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從開春就少雨,到了五月,一些小河都斷流了。
可就在皇帝離京別居十日后,龍王發了怒,暴雨連下多日,緩解了一些地方的干旱,也讓一些地方有澇的危險。
前年末到今年,天象一直不好,去年是個小年,今年這天象,收成怕是會比去年還差。
王妡把宰執們叫來商議,之后下了一道減賦罷捐詔,將今年的賦稅降到十稅一。
大梁的稅收大多時候是十稅二,神宗朝加到十稅三,引得百姓怨聲載道,各地民亂不斷,后又降到十稅二。
然后升升降降,升升降降。
永泰十四年因為打了敗仗,要給獫戎納貢天文數字般的錢糧,賦稅一度到了十稅四。
在大梁,百姓們負擔的不僅僅是朝廷要征的稅,還有當地官吏要征收的雜捐、攤派和厘金等,七七八八一起算,平常年份都可達到十稅四之多。永泰十四、十五那兩年百姓們苦不堪言,即使永泰十五年豐收,到百姓自己手里的糧食也沒有多少,一家人緊巴巴吃糧,饑一頓飽一頓。
民不聊生。
大梁的賦稅一直很重。
年景不好,再征重稅,靠天吃飯的百姓就真沒活路了。
減賦罷捐對百姓來說是德政,對某些人來說就不是那么值得高興的了。
緊接著朝廷下發到各州縣罷雜捐稅目名錄,讓不高興變成了氣炸。
但凡名錄里的通通不準再征,膽敢陽奉陰違者,摘了烏紗算是輕的。
御史臺和各路提刑官也被大調整,監察百官的力度前所未有,一旦抓到有確鑿證據貪腐的、橫征暴斂的官員,監察上下皆有嘉獎。
御史和提刑官們的工作熱情空前高漲,盯著同僚的眼神都不是看人了,像是看金玉、米糧、胡椒、沉香、錦緞等等會被用以嘉獎的物品。
朝臣們整日里提心吊膽就怕哪天彈劾自己的奏牘出現在王皇后案頭上,日子是絕沒有以前好過了。
更何況還有那神出鬼沒的察子。
皇城司隸下察查司,王皇后的耳目,爪牙,走狗。
里面有多少察子無人知曉,這些察子長什么樣無人知曉,察子們都在何處亦無人知曉。
你的友人、家里的奴仆、隔壁的鄰居、端茶倒水的茶博士、酒肆沽酒的酒娘子、街頭賣肉的魯屠夫、青樓里的名妓娘子,都有可能是察子。
不知道什么時候,你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就出現在了遞呈給王皇后的密卷里,在王皇后需要的時候被用來置你于死地。
朝中文武幾乎沒有不談察子色變的。
一時間朝中人人自危,有幾只偏要蹦跶不知死活的“雞”被殺了,家都被抄了,朝臣們更加小心謹慎不敢有大動作,就連朝廷今年戍更的政令幾次都從兵部發出而非樞密院,朝臣們對此諷諫的語氣都比之前溫和不少。
揚州。
南邊的廣儲門因為離萬家園廛市近,是大多百姓進出城常走的城門,城門右側的墻自然而然成了告示墻,官府的大小告示都會在這里貼一份。
這一日,告示墻前里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一位擔著柴禾準備進城去萬家園販賣的老丈見此情形,挑著擔子就去圍觀了。
只是這里擠得太滿,別說挑著擔子,就是一身輕的人也很難擠進去,且老丈擠進去了也沒用,他也不認識字。
正好里頭擠出來一個衣飾考究書生模樣的長衫年輕人,老丈攔住人,問道“后生,這里是怎么了”
長衫書生移開了半步,說道“朝廷下了今年賦稅的詔,大家都在這里看。”
“那那是朝廷怎么說”老丈很緊張,今年年景可見地不好,要是朝廷要加賦,日子還怎么過
長衫書生頓了一下,才說“今年賦稅,十稅一,還裁撤了許多雜捐和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