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剛才發出驚嘆的人,也許是一個爸爸,他回到家里,可能坐在舒適的房間里,吃著炸灌腸或者炒肝,給他的孩子說起今天一個生活艱難的小姑娘。
然后他會激勵他的孩子“你們條件這么好,更應該好好學習”。
無論在紀錄片中,還是生活中,她都是這么一個存在,讓人同情憐憫,讓人嘆息。
她到底是將這塊青石板背回了胡同,到了胡同口的時候,就遇到了順子,順子二話不說幫忙搬了。
搬回家后,她將那一捧土小心地移出來,找了以前的一個破罐子,將泥土放在罐子里。
那棵草本來就已經是灰綠色了,現在經過這么一折騰,顯然是蔫了,烏桃便滴了一點水給它,當然也不敢太多,怕把它淹死。
收拾好了后,烏桃才去做飯。
等飯做差不多了,青桐也回來了,烏桃把這事一說,青桐覺得自己背肯定不是什么辦法,可是小推車也不是那么容易借到的,自行車更不可能,誰家舍得用自行車運這個。
最后兩個人到底是去搬了,好在有了青桐一起,兩個人搬比之前省事多了,來回搬了一晚上,倒是也搬了不少。
寧妙香這天回來得很晚,滿身都是疲憊,不過看到兩個孩子竟然搬了不少青石板來,她也欣慰了。
吃了飯后,便把那些青石板壘起來,這樣的話,就只差木板了。
壘起來的時候,烏桃發現自己運來的那一塊小的上面好像有字,是一些看上去很古老的字,她便忙說“媽,你看,上面刻著的是什么”
寧妙香看了看,也不太懂“這好像是過去年代的字,繁體的,估計是當初造城墻時候刻的。”
繁體字
青桐說“解放前都用繁體字,咱們現在學的是簡體字。你看外面有些舊招牌,那不還都是繁體的嗎”
烏桃恍然,原來是這樣啊。
當下忍不住細細地用手摩挲那些字,刻得還挺清晰,可惜她不認識,她就留心記下來,想著到學校可以問問老師或者同學。
到了第二天,她一早起來不去撿煤核了,而是拉著青桐一起過去背青石板,她突然對那些青石板著迷了,一種奇怪的直覺讓她意識到,那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也許現在沒價值,將來應該有。
可惜一早過去的時候,大部分石板已經被人撿走了,有一個穿著破棉襖的男人,推著小推車,晃悠悠一口氣推走了好多,其它的大家也都陸續在搬。
都知道這石板結實,能蓋房子,有的家里確實需要那么幾塊,有的則是弄到郊區賣。
青桐見了,也趕緊開始找合適的,他主要是找小的,太大的搬不了,而且搬回去也不合適。
烏桃卻在找有字的,她覺得帶著字的城墻磚應該不一樣。
最后兩個人都找到了合適的,烏桃找了六塊帶字的,青桐找了七八塊合適的,兩個人放在大筐里,吭哧吭哧地往家抬。
總算抬回家后,兩個人都松了口氣,覺得夠本了,至少造床的板磚是有了。
這時候烏桃才洗了洗手和臉,匆忙去學校了。
作者有話要說說一下,不是說女主把破壞公物,是那個時候都這樣
拆城墻的時候,大家都去拉土搬磚,解放前的窮人,用小推車拉了城墻豁口的土拿去賣,賺一點點錢養家糊口什么的,也是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