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了搖頭,元清微把這個想法拋出腦海。
作為一位無限接近天師的修士,元清微對于自己情感的掌控已經到了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程度,他很清楚自己現在站在這里,回憶過去,本質上是一種站立在未來的角度的感慨而已。
真的落入那個時代,或許自己根本做不到如今的想法。
甚至,現在的這一點感慨,也不過是他對于自己陰神尚未完全掌控帶來的缺陷而已。
又是等待了一會兒,大概過了半個時辰左右,下方祭天儀式總算是開始了。
身穿大裘,內著袞服,以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龍鳳神獸為紋飾圖案,頭戴十二旒冕,腰間插大圭,手持鎮圭的大華天子站在皇城大門之上,身后站著文武百官。
而在皇城前方,則是大華三軍將士。
隨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抑揚頓挫的誦念,三軍將士上前,軍隊殺伐涌動,黑紅交加的氣息,融入金青國運之中。
繞在天子周身的國運,立刻褪去部分金色,向著通體淡青轉化。
‘天才的想法,六十年來,文運和軍氣各自為政,卻又藕斷絲連,分離六十年后,最終于天子身上重新匯聚,推動國運化青,這是要一舉鎮壓九州大地嗎?’元清微看著大華天子,不得不說,平日大家總是感覺不到這位的存在,但仔細想想他的很多舉措,其實就是在潤物細無聲的維護者大華的統治。
今日,更是直截了當的展露出自己,對于國家強大的掌控能力。
原本依托于國家秩序衍生出來的國運已經幾乎在他掌控之中,而后隨著三軍檢閱,越來越多的軍隊氣息匯聚到他的身邊,國運中金色一點點消失。
等到檢閱完成之后,天子周圍唯獨留下一點金邊,但包裹元清微在內的諸多圍觀的神圣卻絲毫不著急,祂們看著天子漫步走到圜丘之前。
圜丘又稱祭天壇,乃是過去帝王冬至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不過,在武帝之后,廢去了求雨和祈禱豐年的作用,只作為天子祭天之用。
這個祭壇整體呈圓形,有三層四面,通體用土黃色琉璃磚為主砌成,周圍輔佐白玉作欄板、望柱,壇面上又以五色琉璃鋪墊,寓意五方大地,蒼茫后土。
四方又有四座門戶,東門上書“泰元”,南面上書“昭亨”,西門上書“廣利”,北門上書“成貞”,合為“元、亨、利、貞”。
其中元為始生萬物,天地生物無偏私;亨為萬物生長,繁茂亨通;利為天地相合,各得其宜;貞為天地不偏,正固持久。四者合一,寓意天之道。
除此之外,三層祭壇最上層,直徑九丈,成一九之數;中間一層十五丈,得三五之數;最下一層二十一丈,為三七之數;三者合一,數為四十五,正和九五之數,寓意人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