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整個世界當中,除了一群仙道修士對突然出現的元清微表示無法理解外,儒教眾多修士也是非常頭疼。
被元清微封印的那個城隍雖然只是金敕,當在儒家之中地位卻不低,戰斗更是彪悍,是儒教近三百年來,為數不多能文能武,可以真正上馬打仗的那種人物。
連他都敗在元清微的手中,儒教眾人能夠打的牌,也就剩下那些接受千年信仰的圣賢了。
可偏偏這些青敕圣賢的狀態非常特殊,或者說儒教的修行方法本身就有著局限性。
儒教修士,在人間修行的時候,就是通過讀書和人道道則法理互相融合,通過不斷貼近對應的法理,得到強大的力量。
然后通過著作將自家理念融合入人道理念之中,進而在死后,依靠過去對于心性的鍛煉,得到強大的力量,承載龐大的愿力,一步登天成為金敕,甚至青敕的大神。
可人道道則法理一直在變化,而儒教修士封神之后,他們的理念大多已經成為書籍流傳天下,作為鎖定他們人性的錨。
而書本的存在,必然有著局限性和和時代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記載的內容,以及表現的主張,必然和人道秩序的融合度不斷降低。
哪怕期間有著無數人為其解釋、解讀、擴充,但同他過去的理念,以及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就屬于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那么,失去書本的錨定,儒教神祇也就逐漸的失去了人性,開始向著純粹的人道神祇轉化。
現在整個儒教最頂端的幾位大神,本質上其實就是無數人心目當中的圣人形象。
只要元清微沒有做出直接對凡人,或者直接針對王朝秩序動手,造成無數人死亡的事情。
這些圣賢大多會秉承著自己的理念,或者說是按照大眾對他們的理解,選擇袖手旁觀。
這對于一心想要壓過諸多修行體系,成為人間正統,甚至人間唯一道統的儒教而言,就有些難以接受了。
不知道儒教如何糾結的元清微駕著座駕,一路向著國都靠近,看著是不是匯聚而來的諸多儒教中人和各路修士。
他也沒有在意,只是按照穩定的速度,慢悠悠的繼續向前。
等到他到了國都外圍的時候,一尊周身青氣環繞,身穿帝袍的老者從龍氣之中走出,此人現身之后,整個龍氣天柱為止響應。
浩瀚無垠的國運龍氣幻化成層層光環,套在這位帝王身上,絲絲縷縷的光輝,在國都外圍浮現,將黃昏的天際,染上一絲絲的青意,卻是龍氣由虛化實,真正顯露于物質世界之中!
‘哦!’元清微微微坐直身子,看著這位龍庭太祖的手段,眼中浮現出些許興趣。
元始道輪從元清微的腦后冉冉升起,四十八色霞光,在他的意志下逐漸融合,化作擁有萬千色彩的朦朧夢幻之光。
光輝延伸,迅速籠罩天空,越過人道龍氣的庇佑,試圖直接將鬼帝融入其中。
這是對于人道王朝制度的無視,同樣也是對于人道秩序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