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元清微本身有著元始寶珠鎮壓氣數,降臨的時候,又是直接頂替了大鵬王的命數,根本不畏懼他們的探查。哪怕是那三位天仙境的菩薩親自動手,也只能看到大鵬王在祭煉法寶的時候,觀陰陽二氣,心有所感,轉而修為精進。
加上元清微前前后后的表現,在三位菩薩看來,也只可能得出元清微本身不打算專精佛法,但在收集佛門和魔道功法,都無法完善自身之后,不得不轉而去找青牛王討要仙道功法的結論。
‘也不知道,這群人會不會為了不讓我繼續墮落下去,將一些核心的功法送來。當然,按照這個世界佛門的作風,更有可能的是,等我修行仙法有成后,某位菩薩親自下場,將我度化,成為其化身,或者傀儡。’
元清微心中暗暗嘀咕,同時他也算是看出來,自己若只是單純研究仙道功法,兼修仙法也就罷了,若是真的想要轉修仙道,因果牽連之下,必然引起佛門三位大能的注意。
‘所以,我若是想要以仙道包容佛性魔心,還需要另外想辦法才可以。不過話說回來,擅長陰陽二氣,并且同佛道有關系的東西,貌似還真有一個。’
元清微想著,不由回憶起青牛王那幅寶圖,又是拿出《太虛神篆》翻閱,最后手指微微一勾,元始道炁流轉,在脫離手指的瞬間,化作陰陽二氣,在半空中交織,化作一個圓環。
那圓環神異,本身給人一種平衡、循環之感,拿在手中,黑白二氣流轉,展現出陰盛化陽,陽極生陰的完美兩儀平衡和循環。
不過,這個圓環最玄妙的地方,不在于陰陽二氣構成的圓環本身,而在于圈環中間的虛處。
虛處無實物,卻又與圈環本身構成了一個玄妙的整體。
正所謂‘物莫不因其所有,用其所無’‘以有襯無,以無顯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等理。中間的虛處給人以空洞,虛無之感,但也正是這種空洞和虛無,才能承載萬物,容納萬物。
而以陰陽二氣衍生外部圓環,內里的虛處也就成了發自本性,源于太初的道性。
‘空無一物,方可承載萬物,看似有無之理,也可衍生虛實之道。這佛門因果之道再玄,再妙,再大,也不過是道中一環罷。我以太虛做空,以陰陽做實,虛實轉化,無論因果、空無、真假、對錯,都無法擺脫這圓環束縛。而外在表現,恐怕就是能夠套住一切后天生成的神通法寶了吧!’
元清微心中默默推算,得出一個結論后,又是取出玉瓶,將其融化,混同內里的陰陽二氣,將其轉煉成圓環。
那圓環空虛,不著因果,哪怕其中仙道氣息充盈,卻也不會觸及此方因果網絡,驚動佛門三位菩薩。而窺探元清微的幾人,見元清微洞府上空妖氣雖然越發澄澈,卻沒有轉入仙道的跡象,甚至偶爾有道道琉璃佛光、渾濁魔氣流轉在妖氣周圍,也就逐漸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在特地關注作為大棚王的元清微。
日常求推薦,求訂閱,求收藏。編織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