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那次和葉爺爺“重歸于好”以后,聶小滿就得到了一個夏司令的聯系方式。
后來聶小滿又去看了爺爺幾次,除了聽到爺爺對自己那些菜譜的稱贊,聶小滿還聽到了很多關于夏司令的故事,這讓她對夏司令這個人,有了一點點的好奇心。
他年紀不大卻跟爺爺平級,曾經共同奔赴戰場,可謂報國前輩,也曾被下放,受盡屈辱,最終獲得了正名。
本可以好好享受,提前退休,守著軍功章開始享受生活,卻又主動提出要去保衛海島。聽說他在海島的這幾年,海島的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也有了很多飛躍式的進步,和他本人也有很大的關系,看來他并不只是一個驍勇善戰的軍事人才,還是一個建設國家的棟梁人才。
“我一直啊就喊小夏回來跟我做個伴兒,說實話,你看我那么多老戰友,還是跟小夏最聊得來。他在那邊待的年限也夠久了,是該考慮差不多時候回來了。原本打算等他回來再介紹你們認識,這不巧了嗎小滿你要去海島,那就一定要見見他,替我拜訪拜訪他。”
“嗯,”聶小滿答應著爺爺,不過比起去海島,眼前有一件事情讓她更激動,那就是回老家。
自從上了大學來到首都以后,仔細算算,差不多五年沒回家了。
常常從書信里面知道家鄉的變化,聶小滿幾乎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親眼去看看那個她曾經穿越過來,為之努力奮斗過,并且有了歸屬感的家,還有聶家村的爸爸媽媽,哥哥,那些在這個世界給了她初次溫暖的人們,這次她要回來了,不是她一個人,是三個人。
他們家的人,終于要團聚了。
雖然常引給聶家兄妹三人買了飛機票,但聶家村還是太偏了,再加上葉爺爺搬家似的給聶小滿準備了二十幾包年貨,常引租的大吉普車完全放不下,最后兄妹三人改坐大巴回程,讓吉普車司機載著年貨單獨回去了。
獨自坐大巴的人雖說是沒有行李一身輕松,但到了大巴車站以后,聶小滿表示,并不輕松。
多少年沒回家了,家里已經變成了她無法相認的模樣。要不是連問了三個人,她還真不知道聶家村的大門朝哪開,好吧,即使是連問了三個人,她依然也沒找到聶家村,不過好在她找到了從鎮集市向聶家村走的那條路,當年,她扛著原主的包袱,在這里遇見了葉景初。
那時候,她和葉景初對她來說是初遇,那時候,他們之間還純凈的像玻璃一般透明,誰知道后來,他們的生活會因為彼此染上那么多豐富的色彩呢。
聶小滿帶著兩個哥哥,沿著道路一直往前走。
城市變化很大,但山路依舊泥濘崎嶇。看得出來,有人在這里鋪過路,也看得出來這里鋪的,不是柏油馬路,那就意味著聶家村與城市的發展,還存在水平上的差異,這點哥哥在信里也提到過。
聶家村現在除了磚窯還在繼續運轉著,還開設了魚塘,養殖場和一些毛線類加工產業,聶家村人人有工作,村辦企業足夠容納所有的村民,外村的人甚至也跑來打工,但長久以來,由于生產形式單一,生產方式非常簡單,產量也一直不高。
這條路已經比以前寬許多了,對聶家村來說,將產品運往外地,已經完全夠用。
如果,想要進一步拉動基礎設施建設,那就必須想出新的方法,創造出外部更需要的產品來。
新的點子從哪里來呢農民當然想不出來。還是需要一些見過世面,具有視野的人來幫助他們判斷。
這也是聶小滿這次回家,聶大滿對她的囑托。
“小滿,雖然我們現在生活過得不錯,但那也只是跟前幾年餓肚子的時候相比,我們現在能吃飽了穿暖了。人人都有事干,人人都有錢賺。但離郭嘉讓我們達到小康社會的目標還差得遠。聶家村不想落后,我也不能讓聶家村落后。小滿,你這次回來看看,為我出出主意,看看我們到底怎么才能把自身的優勢提煉出來。我們聶家村人怎么才能創造更多價值呢”
聶大滿在書信里面,鏗鏘有力地寫下這一字一句,聶小滿心中感慨萬千,她正一步一步接近這塊哥哥為之奮斗和付出所有心血的土地。
一步一步,她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和腳步聲漸漸的越來越清晰,那是靠近故土的聲音。
她回頭看了看,兩位跟在身后的哥哥,哥哥們表情凝重。
他們的心里估計比聶小滿翻騰的還要厲害。如果說,聶小滿只是個半路出家,穿越過來感受到親情,感受到歸屬感,就把這里當家鄉的人,那他們兩個就全然不一樣了,他們是土生土長的聶家村人,從小喝著聶家村的水,吃著聶家村種的糧食。
對他們來說,這里就是真正的故鄉啊。
早年因為妹妹他們被迫背井離鄉。在外經歷了那么多的苦難。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腦海中的故鄉,就是這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