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上的風不知道從何處吹起,但它終有一日吹在了聶小滿的心里。
南繁,為什么重要,因為它是鮮花國人吃飽肚子的基石。遠在內陸的居民們不會知道,這個寶貴的海島上,有多少背井離鄉的人為同胞們能吃上飯,揮灑著汗水和人生。
聶小滿這次是一個人來的,在火車站,她見到了師兄方華。
“師兄,沒想到你還是來了。”
方華見到聶小滿,像見到親人一樣“嗯,小滿,我來了,以后就扎根在地里了。”
“不猶豫了”
“不猶豫了。”
“不迷茫了”
“不迷茫了。”
“好,師兄,祝賀你”
“謝謝,小滿,多虧了你。”
“不客氣,師兄,以后咱們可以繼續一起努力了。”
“嗯,小滿,我比你早來兩天,先帶你熟悉熟悉環境,白天的日照時間很寶貴,所以例會都是晚上開的,”方華看了看手腕的表“先把東西放下,吃個飯,來得及。”
南繁基地跟聶小滿想的有點不一樣,也不是后世那種規整的“水稻公園”之類的規模,此時所謂基地,還是東一塊西一塊,地頭上插個牌子就算是有人認領了。
不過,海島到底不簡單,這才二月末,田間地頭到處都是一片豐收的景象,聶小滿坐在方華的自行車后座上,對田里的景象匆匆一瞥,便急急忙忙在食堂里填飽肚子,開會去了。
會議室是一處簡陋的農民房,一張大桌子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圍著桌子,坐了一群看上去年齡和身份都比較高的人,外圍站著一群年輕人。大家都似乎已經熟悉了這樣的開會方式,每個人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聶小滿跟著方華,也很快在后排站定。
八點到了,會議準時開始。
坐著的各位是各小組的領頭人物,大家分別報告了一天的進度,聽下來聶小滿了解到,這里不僅是袁老師的團隊,還有很多她聽都沒聽過的團隊,曾經她狹隘的以為,南繁育種僅針對水稻,以前的老師也是這么告訴她的,今天她才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不只有水稻需要多季孕育,小麥,玉米,甚至棉花都參與其中。
整個會議,聶小滿生怕聽漏了一個字,每一個人的報告對她來說都是萬級信息量的沖擊。
一個半小時以后,大家的報告全部結束了,一個看上去瀟灑干練的女孩子站了起來,做了總結性的發言。針對各組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分別陳述了意見,也提出了很有指導性的計劃意見。她旁邊坐著一位看上去年紀較大,頭發花白的人,在她陳述完意見的時候,不住的點頭。
方華小聲說“這是南繁基地的輔導員,姓周,坐著的是首都特聘的郭教授。”
難怪,兩人的氣質十分符合各自的身份。
“好了,我要說的就是這些,大家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