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學松忍不住笑,頭一回見她老姑娘關心這事。
“一人一個月是三十二斤,大小子、二小子、三小子一人二十斤,你算算一共有多少”
茵茵睜大眼睛
“三十二斤不是說城里人一個月才28斤30斤咱們還比他們多么”
“傻孩子,他們一個月三十斤是指純糧食,咱們分的是連皮的。”苗爺爺忍不住大笑。
“啊”
茵茵困惑地眨眼,不一樣么
“你看咱們家的苞米,連粒帶苞米瓤子一起算的,這磨出大碴子才能有多少斤還有高粱,高粱頭帶一截桿子一起稱,打下來的粒能有多少人家街里人是直接拿的糧食,算下來比咱們多不少呢”李麗娟給她科普。
茵茵這才明白里面的機關,頓時也是無語了。
難怪人人都想去城里吃供應糧呢
不但有正式工作,有錢有票拿,干活還沒農活辛苦,這領的糧食還比農村多
如果不是家家有個園子可以種些東西貼補一下,這些糧哪夠吃
“你也別擔心,這些糧其實算計好了吃,還是能吃得飽的,再說咱們家后園子種的一園子苞米還能打上千把斤的粒呢。”
茵茵開始計算,一人三十二斤,他們家除了爺奶有九個大人,她也算是大人的,十五就分成人糧了,三個小孩子。
三十二乘十二個月再乘九加上六十,不用多費腦子,茵茵能馬上計算出來一共三千五百一十六斤。
“三千五百多斤,聽起來可是不少啊”
“算錯了吧,你算我和你奶的么”領了多少糧大人們肯定心里有數的,苗爺爺一聽她這數字就問道。
“呃,沒算”
“我和你奶還有七百多斤的糧呢”
茵茵沒說話,在她看來,接老人過來應該不會叫老人出糧食的。
“爹,我把你們的那份都換成細糧了,今年換細糧的人少,麥子有多。”
苗奶奶皺了下眉
“你們吃啥我們就跟著吃啥,別給我們單獨做。”
粗糧加細糧能分七百多斤,要是都換成粗糧,也就五百來斤,兩麻袋加一絲袋子,最后能磨出來的面粉也不到二百斤,很不劃算。
有的人家人口多,壯勞力少的都不領細糧,全都換成粗糧,還能多分點。
苗爺爺點頭
“都歸到一起了,你做主就行,想換啥糧就換啥糧吧,不用特意跟我們說。”
李麗娟眉眼含笑
“是我和孩子爹商量好的,咱們家糧食沒那么緊湊,茵茵還能時不時拿一些出來,所以把你們的換成麥子,現在炕干它,趕緊磨了面給老五郵點過去。聽茵茵說,她老叔家吃糧還多是高粱米呢,你說咱們家都很少吃高粱米,可他們領不到多少細糧只能這樣吃,怪叫人心疼的。”
要是關系平常,像之前那樣也就算了。
可這半年來兩家走動得挺勤快的,老五新娶的媳婦時不時就往他們家郵點這東西,寄點那東西的,自家也沒啥好東西給人家,便只能在吃的上想折了,李麗娟已經決定包了豆包后凍實了給他們郵些過去。
他們那弄這個不方便,何況米和蕓豆也不一定齊全。
苗爺爺和苗奶奶都愣住了。
他們沒想到兒子和兒媳婦竟然這樣大方
他們現在和老三家歸在一起,論理說就不該再像之前那樣給別的兒子東西了,因為他們和老三才算是正經一家人,所以打算往后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給老五郵糧食,現在這兩口子竟然主動提了。
老兩口對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