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工資也不算少了他們要文化沒文化,要手藝沒手藝的,就出點力氣一個月能有十塊錢就不少了再說你還打算場子里供晌午飯,那得多少糧食和油啊不能再漲了”
苗奶奶也勸她
“聽你媽的沒錯別一下把工資定高了,現在誰都不會啥,給十塊錢都不少了,場子里的活再累還能有山上活累等往后誰伺候牲口手藝好了或者地種的好你再給加工資也是一樣的”
茵茵想想,覺得她們說的也有道理。
“那行吧,不管別人,奶放羊這些年都有經驗了,肯定不能和別人一樣的。還有我爺,場子里的工具都得他做,還得管修,也得算個技術工,我姥爺也是,種出來的菜和瓜那么好,肯定不能和其他人都一樣的,這三人都得二十塊錢。”
苗爺爺擺手
“我和你奶的不用算工資,我們這么大年紀了要那么多錢干啥”
李麗娟在這上面可不摳唆
“茵茵說的對,爹媽和我爹拿二十是應該的其他人,連我那份都算十一塊”
行吧,既然大家都沒意見,茵茵也就不再堅持了。
大不了年節的福利弄好點就是了。
“對了,場子大了,我姥爺一個人看不過來,而且后面我還打算讓他幫著種水果,打更的人我托葉隱川找六個退役的老兵,這幾天陸續就會過來了。”
“外地來的那得準備住的地方吧,場子里的草房還沒整完呢,窗戶門都沒上呢”
“所以這幾天爺就辛苦點,帶著東子哥他們趕緊弄出來,到時人來了再看,如果是一個人的就一個炕住倆人,一家子的就只能一家人一個屋子了。”
那里的房子都是兩間房,分東西屋,一個屋子里面兩鋪炕,南北炕,沒有廚房。
除了一間特別的,給她姥和姥爺建的是三間,帶著廚房和食堂的,其他幾間都沒有廚房。
場子開四個門,平時只開正門,另外三邊也有小門,是為了方便接東西進車的。
四個門旁都建了個門房,給打更的人用,也為了更好的看場子,免得被人從角落翻進來偷東西不知道。
進大門往東都是養殖區,往北有個大池塘,往西南方是菜地,茵茵已經和葉隱川說好,買一批塑料布做大棚,她已經提早育苗了,就等塑料布回來搭起來然后栽進去,這樣才能保證蔬菜、瓜果能提早成熟上市。
往西北方,挨著的是水田,水田在中間位置,打了個井放了個壓水井,方便夏天旱季時抽水澆菜用。
再然后才是其他莊稼的種植地,黃豆、玉米、小麥。
茵茵不打算種太多種糧食,除了水稻、玉米、黃豆、小麥外,就種土豆、甜菜和花生。
后面兩種一個做糖,一個可榨油,算得上自給自足就行了。
時間就在匆忙中飛快地流逝,轉眼就到了四月中旬。
現在家里男人們已經沒上街拉腳了,全部都在場子里忙碌。
茵茵育苗早,便比生產隊春耕得早上半個月。
一人高的塑膠大棚里面青菜已經長得很高了,辣椒、茄子、黃瓜都快結果了,再過上十天半個月的就能摘下來賣了。
此時李麗娟正和巧蘭在里面鋤草。
另外一邊扣著地膜的壟上香瓜苗葉子蓋住壟臺了,西瓜也爬蔓了,姥爺正帶著徐月芽在打蔓子邊薅草。
趙桂花和于小紅這兩個孕婦則在種黃豆,她們只往坑里丟種子,苗化云和南子家的大小子在后面幫著培土。
苗于榮開著拖拉機在地上劃開一道道溝。
苗奶奶和苗爺爺背著撒麥種的簡單工具一路均勻地撒著種子。這個才叫技術活呢,撒多了浪費且不易成長,只有撒得均勻保證每一處落下的種子都差不多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