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戰場比較勤了點不能時常跟家里聯系外,其他都挺好的。
他不想換部隊了。
第天家里人都忙了起來,茵茵則去場子里,先看望姥姥和姥爺。
在她的調理下,姥姥和姥爺身體還是很好的。
食品廠建起來后,姥姥就改去食品廠上班了,不過食堂也歸她管著,她每天都在中午、晚上下班前去檢查。
李姥爺帶著幾個孫子專門管理水果園和果田,這些年來也把自己的手藝教給孫子們,讓他們一個個成了技術工,工資都在三十往上,到秋天水果收成好還會額外有獎勵。
如今街里有出租車,馬車的生意多少受了些影響,現在馬車拉人的時候變少了,倒是拉貨的時候多了,收費貴了,總收入還是沒變的。
眼下也不用每天去街上零售賣菜了,而是和幾個工廠簽訂了供菜合同,變成每天固定送菜。
廠里工人想要買菜的直接跟廠子里后勤說,后勤會把他們需要的菜量加上,到時再分。這樣就讓養殖場省了很多事。
總之允許私下買賣后,養殖場的收入并未受到影響。
服裝廠生產的服裝和食品廠生產出來的包裝好的餅干、肉干、熏雞、鹵肉等有一大半都是出口到國外的,國內各在城市也有銷售。
而她出資創建的學校“育才中學”也相當有名望。
這是一個集學前班、小學、初中到高中的學校,原本只到初中,后來還是要上高中的人多了,才一點點建立起來的。
茵茵光教師就聘請了四十多位,當年的李知青第年再次參加高考仍是落榜了,便死了心,在星火大隊徹底安家,結了婚。
茵茵覺得他教導人的水平不錯,便聘請了他來學校做老師。
其余的老師都是從自己的高中同學中挑的。
自古以為便有一個道理,考不上大學的未必就一定是學校不好,運氣真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學校一開起來,整個大隊,甚至鄉里、市里都有不少人將孩子送過來。
他們都聽說了,老苗家之所以這么多人全部考上大學就因為茵茵的指導,何況茵茵還有那么多榮譽在那,即使知道茵茵不親自教學,也仍覺得只要送來,將來考上大學的機會便更大一些。
茵茵能有什么辦法來者不拒,但在學費上卻設了幾等。
不管是學前班還是小學、中學,所有她廠子里職工的子女一率減免一半的學費,整個星火大隊的只要交納80學費就可以,東貴鄉來學生需要交全額。
這是針對本鄉的學生,而外鄉的或者城鎮的則額外需要繳納借讀費。
這學校是私立的,不是國家出錢的,茵茵雖然不在意每年投的那點錢,但還是要設一下卡。
就這樣,在過了兩年后育才中學出了一個市數學競賽第一名后,她的學校徹底火了起來。
挨著養殖場茵茵建了很大一片校區,學生增加后又建了宿舍和食堂,里面的設施、環境可不比市里學校差。
而在設了高中后,茵茵請的老師都是大學生了,連苗于樂都在里面教英語。
提起苗于樂,不得不說一個人。
苗于樂畢業就結婚了,而結婚的對象竟然是李靈敏。
李靈敏比茵茵大一歲,比苗于樂大兩歲,和茵茵同一年考上省師大與苗于樂做了同學。
興許是一個地方來的平時人就很親近唄,慢慢就有了感情。
等大學三年畢業后苗于樂放棄留在省里任教的分配,毅然地回到家鄉,進入茵茵開辦的學校做老師,這個實心眼的孩子想要用這種方式回報茵茵。
李靈敏則是分配到東貴鄉中學任教,但她也沒去,也來了茵茵的育才中學。
茵茵私下里曾問過她原因,那會兒這姑娘顯然是沒好意思跟她說實話,只說她覺得同樣的工資情況下,她更愿意來她這,不但包吃,包住,還不會看到討厭的人時不時出現在面前。
原來她那個前未婚夫表哥離婚了。
他原本就喜歡李靈敏,在結婚后越是對他媳婦各種不滿就越是加重了這種喜歡,尤其李靈敏在考上大學后,他那表哥去她家更勤了。
說到這李靈敏忍不住大罵
“這狗男人還以為自己有多優秀呢,老娘當初就沒要他,現在要文憑有文憑,要工作有工作,會要他這手男人給他孩子當后媽想的可是美”
可即使這樣也擋不住他天天煩人影響生活,干脆就來茵茵這里清靜。
然后在她這里半年后就跟苗于樂結婚了,現在孩子都兩歲了。
他們倆在一塊挺好的,性格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