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有百家。”
“何處似樽前。”
墨上邪口中沉吟著,這兩句平仄不分,牛馬不相及的兩句詩詞。
“何為何處似樽前。”墨上邪淡聲一呼。
“當年的道祖可有心上之人。”蕭問道淡聲一問。
墨上邪盡是一愣神,卻是仰天大笑。
“師尊,乃是四海八荒或是天地三界的道之祖師。只怕,斷情證道早已在師尊心中,并非難事。”墨上邪一呼,盡是邪魅。
一邪一邪重重邪
蕭問道眸中看著墨上邪眼角的邪魅,卻是驚了七分。
“當年,曾有野史所傳。道祖所著萬物道,曾在萬物道經中的最后一頁,落筆寫了一句話。”蕭問道說著,倒是在丹青樓中,見識過此句話。
“哼,風塵似風塵,捕風逐影有何論斷。”墨上邪說著,眼角的邪意又多了兩分。
“去無跡,歸無意,淋漓醉墨落樽前。終不似,人世幾回歡。”蕭問道說著,萬物道經最后的那句話。
“這不過是酸腐書生,或是酒鬼說的話。”墨上邪一呼,眼角之處盡是十分邪意。
“我且問你,道祖生在何處,成在何地。”蕭問道淡聲問著。
“生在何處,成在何地。”墨上邪一呼,眼角的邪意消了四分。
“既不知生在何處,成在何地。你便能斷定道尊,心中不藏情,不納美人意。”蕭問道出聲一呼。
一剎之間,周遭本是初春的涼爽時節,卻在一息之間,化為烈烈仲夏。
“師尊,怎會愛慕凡人女子。”墨上邪一呼,顯現出真身。
只見,蕭問道的半丈之外,立著一位女子。那女子身著一襲淡綠輕紗羅衣,腰間的細細蠻腰上,懸著一塊軟玉。
那軟玉搖搖晃晃在腰間,讓這墨上邪又明媚了七分。
“夜盡玉。”蕭問道看著那軟玉一呼。
“天下之人,能識得夜盡玉的不過兩三人。”墨上邪淡淡的望了一眼,小腰上的夜盡玉符。
“道祖所贈。”蕭問道問著。
“嗯,師尊所贈。”墨上邪一呼,眼角的邪意又淡去四分。
“夜盡天明初,不悔師徒情。”蕭問道說著夜盡玉的出處,再看墨上邪的時候,眼角的邪意又多出五分。
七分邪意,讓這周遭寒意劇增。
忽爾,一片半黃半綠的葉子,飄零而下。
“葉落無聲,人心咚咚。”蕭問道沉吟著,卻能聽到墨上邪的心跳聲。
“師尊師尊。”墨上邪沉吟著,眼角的邪意又多了三分。
十分邪意,一念入秋。
枯黃的落葉,不隨西風而落,卻以心傷而下。
“原來,萬物道經的最后一句話,乃是你的落筆。”蕭問道淡聲一呼,問道劍卻出劍半寸。
“哼,好一個聰明人。”墨上邪淡聲一呼,也不否認。
“原來是仰慕師尊的癡傻人兒。”蕭問道淡聲一呼。
只見,墨上邪眸色卻是十三分邪意,一層一層邪意如同漣漪,久久不散。
“一邪,不知我情。二邪,不知我意。三邪,不知我心。四邪,不知我念。五邪,不知我思。六邪,不知我欲。七邪,不知我悔。八邪,不知我情。九邪,不知我亂。十邪,不知我魔。十一邪,不知我恨。十二邪,不知我愛。十三邪,不知我墨上邪是邪上邪。”墨上邪一呼,青絲豎起,如同亂魔。
“因情生恨。原來這世間,最想誅殺道祖的人,會是你。”蕭問道淡聲一呼,將問道劍握在手心之中。
“殺難成仁,情難成吾。”墨上邪一呼,擎劍而動。
“百步飛劍。”
只見,墨上邪手中的仙劍,如同暴雨一般,朝著蕭問道而去。
劍影如崇山,重山復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