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為有,非無為無。非色為色,非空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為照了,始達妙音。
概眾稽首皈依。流通誦讀之際,如來降天花普散繽紛,即離寶座,對大眾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
大眾舉目看之,果是兩個行者,躪天喝地,打至雷音勝境。慌得那八大金剛,上前擋住道“汝等欲往那里去”這大圣道“妖精變作我的模樣,欲至寶蓮臺下,煩如來為我辨個虛實也。”眾金剛抵擋不住,直嚷至臺下,跪于佛祖之前,拜告前事。
釋迦摩尼合掌道“觀音尊者,你看那兩個行者,誰是真假”菩薩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宮、地府,亦俱難認。特來拜告如來,千萬與他辨明辨明。”如來心道“呵呵,知道慫了吧。我都不敢貪墨,你竟然密下,那混元金仙的鐲子是隨便藏的嗎”想了想,編一編,作為三界作家協會副主席之一,釋迦摩尼很快想好關于真假悟空的說詞,笑道“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菩薩又請示周天種類,如來才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假悟空聽到約定好的“六耳獼猴”身份,知道自己大概到了該死的時候。
如來放出法寶缽盂,將假悟空扣在底下。掀開后,大圣迫不及待,一棒打死。
“”如來無語,心里碎碎念,“這這這什么情況女媧娘娘只是讓我抓住他,你打死了我怎么交代”
不過也無所謂,反正是悟空打死的,想來媧皇宮也不會怪罪。讓觀音把悟空帶走,如來沒有多說什么。那觀音在旁聽說,即合掌謝了圣恩,領悟空,輒駕云而去,隨后木吒行者、白鸚哥,一同趕上。不多時,到唐僧所在草舍人家,沙和尚看見,急請師父拜門迎接。菩薩道“唐僧,前日打你的,乃假行者六耳獼猴也,幸如來知識,已被悟空打死。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再休嗔怪。”三藏叩頭道“謹遵教旨。”正拜謝時,只聽得正東上狂風滾滾,眾目視之,乃豬八戒背著兩個包袱,駕風而至。呆子見菩薩,倒身下拜道“弟子前日別師父至花果山水簾洞尋得包袱,見一個假唐僧、假八戒,都被弟子打死,原是兩個猴身。卻入里,方尋著包袱,當時查點,一物不少。卻駕風轉此,更不知兩行者下落如何。”菩薩把如來識怪之事說一遍。那呆子十分歡喜,稱謝不盡。師徒們拜謝,菩薩回海,卻都照舊合意同心,洗冤解怒。又謝那村舍人家,整束行囊馬匹,找大路而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