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的目的就是要殺掉對方,尤其是戰爭中使用的武技更是這個道理。
段鵬現在的身體素質沒的說,但是槍法也是爛到沒朋友,對陣殺敵主要靠的是自己的強大力量和迅捷速度。
對付一下竇英這樣的年輕后生還可以,真正遇見高手,很可能會吃大虧。
段鵬快馬回到自己的府上,一個人躲進了房間內,吩咐誰也不準來打攪自己。
張巧娘見到丈夫這個樣子,知道肯定有重要的事情,當下乖覺的為段鵬親自準備飯菜,等他忙完了夫妻兩個一起吃飯。
段鵬迅速進入系統,查看自己滄州之戰的獎勵,居然有足足9000點的軍功值。
進入系統商店,準備找一本合適自己的武技,但是卻意外的發現了一件好東西。
“刺星,高品質馬槊,1000軍功值。”
段鵬頓時毫不猶豫的就點擊了兌換,這可是大便宜啊。
馬槊分槊鋒與槊桿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遠遠長于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馬槊鋒具上帶有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
普通的魚鱗鎖子甲、鐵圜甲、明光鎧,在破甲的槊之下,一擊而破。
這也是為什么隋唐很多武將都喜歡用馬槊的原因,這是真正的馬戰的時候的大殺器。
不過馬槊的威力巨大,也源自于它復雜的工藝。
槊桿根本不像普通槍、矛所用的是木桿,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干,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
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
把細蔑用油反復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耗時一年,然后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干數月,再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干透,涂以生漆,
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桿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這時候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
前裝精鋼槊首,后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
耗費至少三年的時間,才能造出來這一根完美的馬槊,耗費的巨大絕對不是一般人用得起的,所以使用馬槊的一般都是出身世家的名將,比如程處默的老爹程知節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