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可汗很不想按照段鵬的設想走下去,但是奈何段鵬的布局已經成功,自己根本無力扭轉。
薛延陀和回紇受了唐朝的冊封,給了糧食和資源,有了唐國的撐腰,完全有膽子和頡利可汗一戰,甚至是巴不得和頡利可汗一戰。
長期以來,被頡利可汗和東突厥的壓迫和奴役,薛延陀和回紇部都覺得十分的屈辱,敢怒不敢言。
現在他們終于又了新的靠山,可以和突厥一戰,真珠可汗和菩薩可汗都明白,只有滅了東突厥,他們才不會被報復,才會真正的安全。
大唐的官吏是和善的,沒有趾高氣昂,只有尊重和友好,如果一定要選擇一個主子的話,大唐絕對比東突厥要好。
所以他們選擇之后,就已經站在了東突厥的對立面,雙方是敵人,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而且薛延陀和回紇本是鐵勒一部,是東突厥的奴役部落,如果經歷了這次背叛,再次落到頡利可汗的
手中,他們絕對沒有好下場。
相對的,頡利可汗也是一樣,他不再信任其他部落,由衷的感覺到漢人的那句話說的真好啊。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頡利可汗并不覺得之前對待草原諸部的壓迫和奴役有什么不妥,草原上的法則一向都是用實力說話,勝利者就該有這樣的特權。
既然你們不服氣,那就打到你們服氣。
“還有段鵬,本汗一定不會讓你得逞。”頡利可汗暗暗發誓道“在強大的武力之下,一切的詭計都不值一哂,突厥騎兵用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了薛延陀和回紇兩部,告訴草原諸部,在大草原上,只有突厥是永遠的王者,其他人只能臣服”
頡利可汗親自率領了三萬突厥騎兵精銳,親自攻打薛延陀部,又傳令給自己的弟弟突利可汗對付回紇部。
頡利傳話給突利可汗,這次戰爭要不惜一切代價,快速的滅掉兩部,讓他們知道誰才是草原的王者,至于損耗都由自己負責。
錦衣營的斥候和探子不斷的傳回消息,從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對薛延陀和回紇用兵開始,段鵬對于每一步的進程都了如指掌。
聽著一次次回傳的消息,程知節和房玄齡都是目瞪口呆,錦衣營的斥候和探子不同于普通的斥候和探子,他們穿回來的消息居然還有對敵方下一步動作的判斷和佐證,而不是單純的事件報告,這在大唐是絕無僅有的。
“段兄弟,你這樣訓練這些斥候和探子,不怕他們錯誤判斷,影響力的決定,最終導致失敗嗎”程知節雖然覺得這樣的斥候和探子很優秀,但是還是很快的發現了這其中的弊端,說出了自己的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