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春,公元185年,上黨東北部,沾縣,春風坲過。
其城雖乃是一座小縣城,可四周的城墻卻是以磚石鑄成,雄厚異常。
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沾縣是進入井陘道的重要通道。
井陘道,素有“太行八陘之第五陘,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稱,是冀通衢要沖,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沾縣,由于正扼守著井陘西部隘口,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戰略要地。
城頭上,一員青年正昂首站立著,其目光緊緊凝視著遠方,若有顯現出心神不寧。
青年正是趙云,其如今十八余歲,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
身材極為挺拔,雖英姿勃發,卻又不由顯現出一絲儒雅之氣。
不過,如今的趙云非彼趙云,早在三年前,其便受武學宗師在山上學藝,后世之人便重生前來,占據了趙云的軀體。
經過三年的適應學習,趙云已經完全適應了原趙云,也通過了其師的考驗。
在其師的嚴格考核下,趙云憑借一身武道通過其考核,正式出師下山。
只是,在抵達沾縣,正準備踏上井陘,奔往故鄉常山真定時,卻是在此處遭遇了黃巾軍。
其實,說是黃巾軍,不過是黃巾之亂鎮壓后,所跟隨黃巾渠帥張牛角逃亡太行山的黃巾殘部罷了!
如今的黃巾軍卻是壓根不能稱之為軍隊,不過是一群流寇。
在盤踞太行山各大山頭后,所謂的黃巾軍便徹底淪為打家劫舍,無惡不作的賊流寇。
當地的民眾無不深受其害!
就像如今,黃巾賊卻是仗著人多勢眾,兵臨城下,將城池四周重重圍困。
正是因為如此,才阻擋著趙云藝成下山,回鄉的路途,被阻隔在此!
“唉!”
一時,趙云不由哀嘆一聲,眼神中充滿著濃濃的哀怨。
趙云來到這漢末已有三年,雖然其一直待在山上學藝,可張角所領導的黃巾亂卻是席卷天下八州。
聲勢之大,就算是身在山上的趙云,也不由聽聞了太多的慘狀。
站在城頭之上,居高臨下,下方呈現的是黑壓壓一片,密集的頭裹黃巾賊軍毫無章法的圍困著城池。
趙云幾乎有理由相信,要是此時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官軍前來。
不需要太多,只要有百十人,都能將黃巾賊一舉擊潰!
因為,黃巾賊的軍心實在是太散漫了,完全沒有戰斗力可言。
不過,如今黃巾聚集城下的意圖,卻是令趙云疑惑不已,不知其打算。
早在三日前,嘯聚山林的黃巾賊便在渠帥張牛角的號召下,全權集結,一同向沾縣襲來。
由于沾縣是井陘的西部隘口,平日里來往于冀晉的商隊也在此歇息。
實際上來說,沾縣也成為了冀晉之地的中轉地,商戶的存在,卻也讓城中油水十足。
這也是此次張牛角將目光放在沾縣的原因,想以龐大的軍團威懾著城中縣吏,讓其乖乖送出“保路費”。
不過,令人想不到的卻是,沾縣明廷(漢朝的縣令)卻也是剛正之人,直接言詞拒絕了張牛角的無理要求。
隨后,也召集城中的數百戰卒時刻防御著城墻,抵御著黃巾賊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