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廉縣靈武谷西北,靈武古廟
此時此刻,一座規模龐大的京觀正佇立在古廟之前。
數萬羌胡尸骨卻是以鐵水澆筑,好似堆積成一塊巍然不動的小山峰,浩瀚無比!
至于其前方,則雕刻著石碑,碑文之上卻是雕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碑文上,不僅有文字注解,亦有圖形解述。
圖文上將被射殺的羌人神色,以及受山洪淹沒,在洪水當中苦苦掙扎的總總慘狀皆給描繪而出。
在這一月,這則建議申報而上,卻是得到了天子劉宏的強力批準,同意請求。
攜著旨意,傅燮號召附近民眾,召集能工巧匠,連日連夜,才將京觀筑成。
望著規模宏大的京觀,趙云喃喃道:“靈武觀,日后必能威懾眾羌胡。”
“我等此次參與此戰的將士,千百年后,也必為華夏之民熟知。”
“靈武觀可斷,可大漢之魂卻能永世長存。”
佇立在觀前,趙云與趙泉并排而立,其不由露出一絲向往的神色。
他之所以獻策將羌胡尸骨筑成京觀,震懾涼州羌人是主要方面,可卻亦有自身想法。
可想而知,靈武觀筑成,必將應召的是大漢的強盛,軍威大增。
日后,這強大的信念也會一直延續存在于大漢民眾的骨子里。
就算百余年后靈武觀倒塌,當地民眾也應會自發組織修建,為了紀念曾經大漢的強盛。
如此間,此戰滅先零羌的最大功臣趙云也會備受推崇。
······
廉縣,軍營
隨著先零羌部落已經消亡殆盡,漢軍將士暫時屯駐于此,進行休整。
不過,此刻營中各方軍士卻都在拼命鼓噪著。
“趙云,你既然能夠以詐降潛伏羌胡之中,取得大捷,料想勇武必然不弱。”
“你我皆是以槍為器,何不大戰一番,分出高下?”
從旁一將身長八尺,頭戴紫金盔,身披紫云袍,面色剛毅,手持虎頭槍,佇立著。
此將正是武威郡祖厲人張繡,被評為北地槍王,也是諸侯爭霸中,槍挑典韋的猛將。
張繡本為縣吏,卻因金城人鞠勝襲殺祖厲長劉雋,其間伺殺勝,郡內義之。
也基于如此,張繡在縣中聲望逐漸鵲起,招合少年,為邑中豪杰。
不過,在接連涼州之地響起趙云大敗各地羌人的傳說后,其卻是耐不住寂寞,也領縣中一眾豪杰前來。
正巧不巧,卻是遇見傅燮領眾伏擊奔襲安定,漢陽的徹里吉所部。
隨著周密部署,張繡在戰斗中,三十合槍挑徹里吉,將其重傷。
由于軍力損失慘重,萬般無奈下,只得領殘部,倉惶逃離。
張繡也在此戰中大放異彩,勇武之名,更甚一籌。
只不過,相比較如今風生水起、大敗羌胡的趙云,卻是差之遠矣!
正如此,亦是激起其求戰之心,揮槍在軍營中向趙云進行挑戰。
“趙司馬豈是你能挑戰的?”
“執意要戰,小將愿奉陪到底!”
話音剛落,張大牛性子暴躁,還不等趙云作出回應,便當先持刀直驅而出,甕聲甕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