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子峰一半思緒繼續在埃及的金字塔上徜徉,一半的思緒緊盯著屏幕上已經所剩不多的特斯拉記錄片,在其中找尋著一些“蟻王”的信息。
余子峰覺得,如果自己沒有猜錯的話,“食人蟻計劃”從始至今,也只有尼古拉特斯拉這一只螞蟻能夠咬痛沃奈星人的手指。
所以,他在臨死前也一定為后來的“螞蟻們”留下了這種“咬人”的方法。
意識到這些的余子峰對這份記錄片越發重視起來。
尤其是記錄片兒的后半段,上面的每句話都幾乎是牽動著余子峰的神經。
視頻所剩不多,所以即便已經到了下課時間,布拉克依然沒有讓視頻停下來的意思。
這和昨天那個嚴重細節控的布拉克可以說判若兩人。
不過好像除了余子峰和凱文注意到了這一點兒,其他人都沒有在意。
而且凱文捂住自己左眼,用自己能夠看到人體輝光的右眼仔細看了看布拉克,眉頭皺了皺似乎看出了一些端倪。
但現在還在上課時間,凱文也不好和余子峰來探討什么。
不過,兩個人只是對了下眼神,就明白對方也和自己一樣看出一些端倪。
一個千葉夏子,一個布拉克老師,為什么在一夜之間就能夠性格大變
余子峰本來是一心二用,現在又得一心三用了。
是記錄片中的“特斯拉采訪”還在繼續。
采訪時間已經過了很久,窗戶外面變了天,開始狂風大作起來。
特斯拉將自己腿上的黑貓抱到一邊,然后站起身來望向窗外。
“暴風雨要來臨了。”他看著窗外的黑壓壓的烏云說道。
經常研究雷電的他對此頗為熟悉。
他伸手拉開了窗簾,正好在這個時候一道閃電劃破了已經黑沉沉的天幕。
隨后,滾滾雷聲響徹了蒼穹。
女記者被嚇得縮了縮脖子,問道“你不害怕嗎”
特斯拉戴上一種特制的皮質黑手套,手套的中間有圓形的金屬。
他輕蔑地笑了笑,說道“怕雷電哼哼,我會怕雷電嗎”
“跟你這么說吧。”
“在我小的時候,我就經歷過一場非常可怕的暴風雨。”
“我身邊的一棵大樹被強大的雷電擊中,我能夠感覺電流從我的身體中經過,但我卻毫發無傷。”
視頻畫面中,出現了一個小男孩站在雷電之中的場景。
這里就明顯是被藝術加工過了。
人體未解之謎中的確也記載過有人被雷電擊中沒有死亡的事件,但更多的新聞是播放的是某某某被雷電擊中不幸死亡的消息。
連小孩子都知道,雷雨天不能玩手機,不能躲在大樹下面的這些安全注意事項。
即便是“地球上的雷神”特斯拉也會被雷劈死。
這段講述明顯就是這種記錄片兒的導演想要將特斯拉講得更傳奇一些,畢竟特斯拉一生和雷電打過不少交道。
眾同學也都是對此一笑置之,并沒有人傻到去當真。
其實也直到看到這里,眾人才從沉浸式的觀看中晃過神來,意識到這個紀錄片只是一種基本寫實的藝術創作。
其中的特斯拉也只是個氣質和本人相對相符的演員。
雖然它已經大部分都遵照了特斯拉一生經歷的事實,但只要藝術創作,就難免會有杜撰的成分。
杜撰是藝術創作者情不自禁的本能,而觀眾偏偏就是喜歡看杜撰的東西,而不喜歡真實無聊、單點一線的生活。
這也是藝術存在的意義所在。
不出所料,從這之后的視頻藝術化情節的成分越來越多。
特斯拉因為窗外的雷暴天氣變得激動起來,他的雙手的那一副手套在掌心中發出肉眼可見的電流,在空氣中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拱門狀的藍紫色電流“門”在空中毫無規律地跳動著。
電流在空氣中滋滋作響。
尤其是戴了耳機的同學們,感覺那種電流就在自己面前,讓人不禁起了一層雞皮疙瘩。
視頻中的女記者更是在椅子上身子不由自主地往離著特斯拉遠的方向挪了挪。
這足見她對特斯拉的那種恐懼再次襲來。
“我感覺自己就是雷電的化身。”
“我就是雷雨中風暴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