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之前,華夏考古界確實沒有出土過有力的證據。”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華夏科學家考察黃河,終于發現了上古洪水的證據。”
“在一次地質考察的過程中,地質學家吳慶龍在他腳下的沉積物中發現了當年大洪水的跡象。”
“發現了什么跡象”有學長好奇地問道。
余子峰回答道““2007年,地質學家吳慶龍在黃河附近考察時發現了疑似潰決洪水造成的沉積物。這些沉積物位處的巖層比一般巖層厚,且河岸周圍有大量泥巖和本應出現在上游的綠片巖裸露在地表。”
“此后,吳慶龍迅速組建了一支由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歷史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他們在喇家遺址發現了混合著陶器碎片的洪水沉積物,并在上游的積石峽山中找到巨大堰塞湖曾經存在的證據。”
“根據科學雜志上刊登的論文,吳慶龍和他的同事發現了公元前1900年黃河流域曾發生過災難性洪水的地質學證據,而這個時間差不多也是西方傳說中大洪水發生的時間。”
“科學家們對當時的情景進行了復原。”
“大約4000年前,一場大地震毀滅了喇家地區的民居。根據遺址出土兒童遺骸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可推測災難發生的年份約為公元前1922年,誤差在28年以內。上游山脈的雪崩阻塞了積石峽,形成堰塞湖,湖水水位日益高漲;黃河下游水量則逐日減少,直至斷流。九個月后,堰塞湖大壩潰決,洪水奔涌而下。科學家推算洪水流量可達每秒30萬至50萬立方米,破壞范圍延伸至下游2000千米。”
“米國珀杜大學地質學教授達里爾格蘭杰解釋說這差不多相當于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曾發生的最大洪水,可以說是近萬年來地球上已知的幾大洪水之一,比一般性的因為強降雨造成的黃河洪水要大500倍。”
“所以,這為大禹治水故事的真實性了非常有利的證據。”
“在一些世界最古老的傳說故事中,大洪水都占了核心位置,諾亞方舟、大禹治水也是這類故事中的一個。
千葉夏子突然說道“其實在我們島國周圍的海底也有很多被水淹沒古城痕跡。”
“與那國紀念碑,也就是與那國島潛艇遺址是大自然的作品還是古代人類建造的奇跡,爭論仍在繼續。”
分散在海底的水下結構位于島國海岸附近。這個遺址是1986年首次發現的。”
“當時有潛水員正在這個海域中尋找錘頭鯊。”
“廢墟最突出的特征是一塊長方形的巖石,從海床上升約90英尺,底部長490英尺x130英尺。”
“一組專家認為,人類在數千年前創造了這種結構,也許是在最后一個冰河時代,當這片土地還在水面之上時。”
“有教授認為,在與那國島發現的雕刻與島國西南部八重山群島的當地人使用的象形圖相似。根據木村的說法,廢墟中可以區分的是金字塔,以及堡壘建筑,紀念碑和道路。”
“那就是沉沒在海底的曾經大陸。”
“就像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