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電影盜夢空間中,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描繪了一個超現實的世界時間在夢中可以膨脹,而且隨著夢境越來越深,時間流逝的速度越來越慢。”
“這種設定非常有意識,但也不是空穴來風。”
“比如在第一層夢境中,時間慢了12倍,在第二層,時間又慢了12倍,相當于比現實中慢了144倍,而在第三層,時間的速度竟比現實世界慢了1728倍。”
“換句話說,現實世界中每過一秒,相當于夢中過了6個小時,因此哪怕是夢中一頓操作猛如虎,現實中也只是眨眼功夫而已。”
“在紀錄片夢潛意識的電影中,諾蘭說,我一直覺得我的大腦運轉得比現實中要快。在我看來,時間在夢中流逝得更慢,我會昏昏欲睡10分鐘,但我會做1個小時的夢。”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比如,夢見自己從一個并不是很高的地方跳下來,卻久久不能落地。”
“睡眠研究科研人員威廉德蒙特進行了多次研究,他發現人在做夢時眼睛在眼皮下快速移動,所以他能夠通過觀察睡眠者的快速眼動,來監測他們的睡眠并記錄夢的長度。”
“在記錄這些信息之后,德蒙特會叫醒做夢者,讓他們寫下最近一次夢的描述。他認為較長的夢比較短的夢需要更多的詞語來描述。”
“通過這些實驗,德蒙特得出結論是夢中的時間與現實生活中的時間幾乎完全相同。”
“米國心理學家斯蒂芬拉伯奇博士也做過研究,他使用多導睡眠圖來測量實驗對象的大腦活動、肌肉張力和眼球運動,有了這些信息就能知道一個人處于哪個睡眠階段,比如是清醒還是快速眼動。”
“最后,拉伯奇發現做夢和清醒時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一樣的。”
“用科學的方法來看,似乎時間很公平,不分夢境還是現實。”
“但科學總是從正確走向錯誤。”
“這種事情說不準。”
凱文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述自己專業內的事情。
“從生理學角度,做夢主要發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間,這是睡眠后期的一種淺睡狀態,其特征為快速的眼球水平運動、橋腦的刺激、呼吸與心跳速度加快等。”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做夢,但這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那些關于夢的記憶已經消失了。這種“記憶抹除”的情況,通常發生在從快速動眼期自然緩和地進入清醒狀態,相反,如果我們從快速動眼期被突然叫醒,很可能就會記得夢的內容。”
“有科學家發現,人類平均每晚有3至5個夢,有的人高達20個,在一個長達8小時的完整睡眠中,大部分的夢往往發生在2小時的快速動眼睡眠期。”
“遺憾的是,雖然我們很擅長做夢,但大部分的夢境都會被我們忘掉。”
“有學者認為,夢境是個人的,不可能與人共同經歷,最多是被周圍的環境所干擾,比如埃在一起的兩個人打瞌睡會做同一個夢,但是兩個人的夢只能相似并不一樣,且不能相互傳達,有時你會覺得夢里面發生了很多事情,但醒來發現只過去幾分鐘,有時明明睡了幾個小時卻只發生了一個動作,感覺至少眨眼的功夫。”
“夢境是自己的意識游離產生的,快與慢只與自己的意識有關,比如你想象一顆種子埋到地里迅速長成大樹只需要一兩分鐘甚至一兩秒,但現實生活中需要很多年,這就說明意識不會受時間限制,因為只是一種信息,就像電影一樣,想要什么速度都可以,做夢者是夢中的個體才會以夢境的時間為準,醒來以后自己是現實里的個體,自然會覺得有時間差。”
“你就是你夢中的主宰。”
“甚至你可以主宰自己夢里的時間。”
凱文說道。
余子峰愣了一下,問道“有沒有可能,當我們覺得在夢里過了很短的時間,但現實卻過了很長的時間,是因為我們也是別人的一層夢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