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巴別塔的故事,余子峰思索了一下故事上的很多邏輯聽起來是非常像是那么回事的,比如大洪水之后,世界上的只有一種語言。
如果地球上真的出現過大洪水,諾亞方舟是唯一活下來的地球人類,那肯定就是只有一種語言。
而現在,地球上的語言已經超過了5000多種。
難道說,真的是“上帝”或者說“地球文明的設計者”故意將人類語言分開的嗎
還有,地球上的人還有不同的膚色,這也是被“神”操控過的嗎
余子峰喝了口牛奶,看著牛奶說道“凱文,你說,為什么什么樣的牛,擠出來的牛奶都是這種乳白色,但世界各地的牛長得都不一樣呢”
帕斯卡凱文可是搞心理學,自然立刻就能夠明白余子峰真正想要問的問題。
“你是想說,為什么我們地球上會分這么多膚色和人種吧”
這反正不是圖特之城里什么禁忌的問題,凱文就直接挑明了。
余子峰點點頭“是啊,如果我們人類有著共同的祖先,我們的特征不應該會相差這么懸殊才對。”
余子峰的其實越來越覺得整個宇宙都像是一個被設計出來的游戲,這種想法一旦形成,心里就特別想找一些依據來證明它是或者不是。
余子峰也曾經是個非常愛鉆牛角尖兒的人,小時候上學的過程中沒少因為理解不了的題目鉆牛角尖兒。
不過,老師說,這是好事,只有鉆牛角尖兒的人才真正能夠理解知識的樂趣。
只不過,余子峰工作之后變得越來越圓滑了。
有時候沒有辦法,在地球上一旦一個人需要為面包和牛奶發愁的時候,就很容易放棄一些倔強。
而現在,想要的大房子,豪車,美味佳肴,圖特之城里應有盡有,余子峰覺得可以重新變得可以鉆牛角尖兒了。
當人的物質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會提高人的積極性,讓人為了更好的物質生活而努力工作。
當人的物質得到了滿足的時候也許會打開人的天性,讓人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這個宇宙。
余子峰現在切身感受到了圖特之城這種按需分配的超前文明是多么的有意義。
他感覺自己又重新回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狀態,因為兒童時期,余子峰不需要考慮什么家庭經濟,什么工作穩定,什么人生規劃,他可以因為一個“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這種問題而“鉆研”一整天。
只有年少時才有好奇的資本和時間。
而圖特之城,給了這里所有人好奇的資本和兩年的時間。
余子峰在腦子中回憶了一下自己看過有關人種方面的資料,然后說道
“我看過一些科學上對人種形成的介紹。”
“從科學角度來講,人種多樣化和世界其他物種的多樣化是一樣,都是為了適應當地環境而產生的進化。”
“但是,人和動物又不大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