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者后面有個類似內燃機的設備,內燃機箱后方可以看到有火焰噴出。
這無疑是正在宇航員正在操控宇宙飛船時候的場景。
路利教授在巴倫杰神殿所發現的浮雕和瑪雅碑文有密切的關系。
被解讀出來的碑文中,一節這樣描述“白色的太陽之子,仿效雷神,從兩手中噴出火”
大多數人認為,這段恐怕是古代瑪雅人對太陽崇敬所想像出來的情景。
但是根據路利教授所發現的石雕,及碑文中所記載的那節卻是“真實”。
仔細想想,這個浮雕看起來與登陸月球的登月小艇真有幾分類似。
如果這張圖真的是當初瑪雅人照著他們建造的機器畫的,那么他們已經具備從事太空探險的能力。也許那些精密的歷法,正是遨游太空的瑪雅人所需要的。
也就是說,當初的瑪雅文明就已經擁有能夠開著宇宙飛船遨游太空的能力了。
所以,他們才擁有了那么先進的天文和數學知識。
“火箭浮雕”是余子峰認為瑪雅文明當時媲美現代航天科技的原因的第一點,那么余子峰還認為存在這種可能性的第二點就是瑪雅文明遺址中出土了水晶骷髏。
1927年在中美洲的伯利茲的瑪雅遺跡中發現的水晶制成的頭顱骨就更令人嘆為觀止了。
這顆水晶頭顱骨完全以石英石加工研磨而成,大小幾乎和人類的頭顱骨相同。高十二點七公分,重五點二七公斤,是依照一個女人的頭顱骨所雕成。
據科學家對此水晶顱骨進行研究瑪雅人依照人的頭骨所雕成的水晶頭骨,展現了成熟的解剖學與光學技術。并且利用了某種科技仍未掌握的碰撞技術所制成。
從照片看起來這頭顱骨不僅外觀十分逼真,而且內部結構都與人的顱骨骨骼構造完全相符。其工藝水平極高,隱藏在基底的菱鏡和眼窩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鏡組合在一起,發出眩目的亮光。
現代光學技術產生于十七世紀,而人類準確地認識自己的骨骼結構更是十八世紀解剖學興起以后的事。這個水晶頭顱骨卻是在非常了解人體骨骼構造和光學原理的基礎上雕刻成的,瑪雅人是怎樣掌握這些高深的解剖學和光學知識的呢
還有,水晶即石英晶體,它的硬度非常高,僅次于鉆石,也就金剛石,用銅、鐵或石制工具,都無法加工它。即使是現代人,要雕琢這樣的水晶制品,也只能使用金鋼石等現代工具。
經研究證實,此水晶頭顱骨是利用某種碰撞力量雕刻成的,現代科技仍未掌握此技術。
從這個奇異的水晶頭顱骨來看,瑪雅人掌握的工藝技術,相當高超。現代人引以為傲的工藝技術跟這個水晶頭顱骨比起來,真是黯然失色。
有科學家稱以現代的科學理論與技術發展速度來看,我們恐怕至少還要五十或上百年才跟得上瑪雅人的科技水平。
如果“水晶骷髏”真的是瑪雅人制作的,那么那時候瑪雅文明遠超現在科技文明便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這就是余子峰為什么覺得瑪雅文明時期為什么可能會比現在還要超前的原因。
不過,還可能有第三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