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提出這個學說的這位學者只是自稱學者,他有可能只是為了買自己的書而信口胡說。
第二種是克里特說
有些學者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因為鷹國考古學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于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錫拉島”上發現了這里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而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錫拉島正是亞特蘭蒂斯傳說的由來。
據研究,約公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錫拉島上的圣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諾安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法的學者認為,柏拉圖在道聽途說之中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夸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公里變成了40萬平方公里,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而亞特蘭蒂斯并不是一片大陸,而是一片小島,柏拉圖在數字上進行了夸大。
而且,這片島嶼以為火山爆發而毀滅了。
余子峰覺得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大陸畢竟是相對穩定的,哪能說沉沒就沉沒,如果是個島嶼,那還有可能一個地震就沒了。
第三種就是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瑞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他們認為亞特蘭蒂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并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蒂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蒂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蒂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后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這個學說有非常重要的依據,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張中世紀的古代地圖。
20世紀初,在土耳其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發現一張古代世界地圖,上面清楚地繪出整個美洲和南極洲的位置和輪廓,旁邊標注“參照古代地圖原本,繪制于14世紀。”
然而,人類直到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人們才知道美洲,就不要說南極洲了。當時尚未發明精確的羅盤定位裝置,無法遠航,甚至不知道地球是圓的
而這張14世紀從古人之處仿制的世界地圖,竟然畫出世界大陸、大洋全貌,并畫出了南極洲。
毫無疑問,該圖的原本由史前人類繪制,在十四世紀重新發現并根據其描繪出來的古世界地圖。
學者發現在這張古地圖上,南極洲的輪廓和南極大陸有較大差別,而美洲大陸和美洲的形狀幾乎完全一致。
這個謎團直到衛星遙感技術出現,拍攝到冰層以下南極大陸面貌之后才圓滿解開。當把遠古地圖上的南極洲與衛星測繪的冰川下的南極大陸圖樣相比較時,發現二者驚人地一致也就是說,史前人類繪制的是沒有冰雪覆蓋的南極洲,當時的南極大陸是一片溫暖的土地。
南極洲在幾百萬年以前是一塊溫暖濕潤的大陸。因為南極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在南極洲邊緣發現古代陸生動植物化石,說明幾百萬年前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動物。
既然史前時期的南極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那里一定會有人類居住,至少他們已經能準確地繪制世界航海圖。
于是有學者大膽提出南極洲是否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
是不是地軸的偏移導致原來是亞熱帶地區的南極變成了今天的南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