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從十七世紀開始,又因具有高度影響性的部分科學家認為,占星學是古代迷信的一部分,缺乏徹底研究的基礎,因此讓原本同屬天文范疇的占星學和天文學脫離關系,并且從此分道揚鑣。”
“當然,我不用解釋估計你也能夠明白背后的原因。”維斯頓說道。
余子峰會心一笑“是沃奈星宇宙前輩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這些宇宙前輩就是中世紀來到地球上的。”
余子峰嘴上叫著前輩自然是怕沃奈星人竊聽到之后會對自己不利,但內心卻是復雜的,你現在也一時間不確定人類和沃奈星到底應該是個怎樣的關系。”
維斯頓話鋒一轉,繼續說道“不過,十九世紀初,占星學在米國受到通神學和玫瑰十字會所鼓勵走上新的方向,結合科學、宗教、哲學,并且強調精神思想和道德觀念,重新開始了另一個階段的發展,期盼引領世人能夠走出受限于自我的枷鎖。”
“甚至有傳言,說有些高級政客也是玫瑰十字會的門客。”
維斯頓緊接著又說道“其實你們華夏古代的占星術應該更早,而且帶有強烈的道家特色。
“古華夏人說三垣28宿,把天上星座分成三大塊28類,而不是只有西方的12星座。史記天官書記載頗詳。三垣是北天極周圍的3個區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其中最重要的是紫微垣。”
“二十八宿是在黃道和白道附近的28個區域,即東方七宿名曰青龍,分別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名曰朱雀,分別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西方七宿名曰白虎,分別是奎、婁、胃、昴、畢、觜、參;北方七宿名曰玄武,分別是斗、牛、女、虛、危、室、壁。”
“華夏的觀星術現在統稱紫微星座,與西方的十二星座相區別。紫微星座共有十四主星,分別是紫微、天機、太陽、武曲、天同、廉貞、天府、太陰、貪狼、巨門、天相、天梁、七煞、破軍。可按易經分為陰陽兩性。”
余子峰聽到這不禁鼓掌“你可比真是個貨真價在的華夏通,這些你都知道”
凱文攤攤手“沒辦法,興趣使然,也可以說,這是天命。”
“因天人感應思想的影響,一直對天文占星相當重視,因此華夏占星學在古時即已存在,當時稱為果老星宗、七政四余,還有與七政四余并駕齊驅的子平術,也就是現在被人稱作的四柱八字,后來還有紫微斗數,這些都是你們華夏古代占星術文化的代表。
“至于華夏占星學之后為何沒有繼續發展下來,完全是因為明朝皇帝朱元璋,在借重通曉天文星象的劉伯溫之后,認為了解天文星象者不可輕忽,于是下令禁止民間學習,違者一律論斬,以致明朝中期后,由于天文歷法早已紊亂不堪,而無法繼續發展。
“后來,到了明朝末期,徐光啟才與多位人士拼命的向西方傳教士學習天文歷法,華夏現在的歷法也才在那個時候得以完整修成,華夏占星學也因而得以延續下來。”
“但因為很多原因,現在已經少有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