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可能想不起衛騁與皇后的淵源,楊尚儀卻記得很清楚。
衛騁是慧太妃所出,而慧太妃是皇后的姑母。
先帝在世時最寵愛慧太妃,曾有傳言說若非慧太妃多年無子,慈寧宮里住著的誰還不一定是誰呢。
誰都沒想到,在先帝薨逝那年,年過四十的慧太妃居然老蚌遺珠生下個皇子來。
到底年紀大了,又遭逢九王之亂,慧太妃終究沒能熬過那個冬天,留下嗷嗷待哺的十二皇子追隨先帝去了。
太后恨極了慧太妃,不想管十二皇子,便把十二皇子丟給皇后撫養。
那時候九王之亂剛剛平息,皇后在兵荒馬亂中滑了胎,傷到母宮,太醫說再難生養,皇后便把母愛都傾注到了與她尚有一絲血緣關系的十二皇子身上。
為了掩人耳目,皇后一并收養了劉太嬪所出,同為遺腹子的十一皇子,對十一皇子比十二皇子還要周到。
皇后從此雖無所出,卻也博得賢名,連皇帝見了也要稱一聲“賢后”。
皇后賢名,舉世皆知,自然不會有人把后宮里那些胎死腹中或落地夭折的嬰孩,與賢德的皇后聯系在一起。
皇后每每為皇帝無子嗣垂淚,說自己不賢,皇帝總要柔聲安慰幾句,私下把原因歸結到九王之亂殺戮重罪孽深,說是老天在懲罰他。
帝后夫婦一體,恩愛更勝往昔。
兩個遺腹子也在皇后的細心呵護下長成了謙謙君子,皇帝雖然忌憚兩個弟弟,可耐不住皇后的枕邊風,還是在兩人十歲時分別冊封了親王,允許在京城開牙建府。
作為交換,皇后對皇帝也極為大方,選秀從每三年縮短為每年,后宮一時間美女如云,卻沒生出一個皇子來。
楊尚儀卻知道,那些死去嬰孩兒的尸體可以填滿整片太液池,他們都將成為禮親王繼位的墊腳石。
皇后把身家性命都壓在了禮親王身上,可禮親王偏偏隨了慧太妃性格綿軟,心地純善,莫說跟衛持爭,便是連衛駿也爭不過。
所以皇帝病重,議儲之聲愈演愈烈,卻從來沒人提到過禮親王衛騁。
皇后肯定還沒出手,也許是為了韜光養晦,也會是為了坐收漁利,總之皇后不會讓什么也不懂的禮親王在這時候沖到人前。
到底是誰把皇后的心尖尖跟混世魔王衛持綁在了一起
后來聽素心描述當時的情形,禮親王好像是自愿的。
“禮親王不是只跟在仁親王身邊嗎,怎么忽然幫起安國公世子來了”楊尚儀問。
素心地嘻嘻笑“有錢能使鬼推磨唄聽說昨天禮親王在宮學堂摔了硯,第二天安國公世子便把盤龍硯換給了他。若換成我,我也跟著安國公世子,不過受點閑氣,再也不用為銀子發愁了。”
是了,皇后韜光養晦太過,搞得兩個親王府一窮二白,在宮學里跟個破落戶似的。
可是話又說回來,禮親王并非那種見錢眼開之人,安國公世子也從來沒把禮親王瞧在眼里,之前毫無交集的兩個人,怎么忽然就走到一起了呢
這中間肯定發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楊尚儀才展開的眉心再次擰緊。
素心在心里嘆了口氣,又說起有關的傳聞“聽說在宮門口安國公世子把盤龍硯給了薛贊善,后來也不知道發生了什么,那盤龍硯就出現在禮親王的書案上了。”
最后她評價道“劫富濟貧,奴婢覺得薛贊善是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