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對了嘛,誰要跟他討論寶黛之間的情情愛愛,還有什么父母之命。
薛寶兒舒舒服服地躺在衛持懷里,直言道“你能不能把林姑娘的父親從揚州調到京城來這樣林姑娘就不必寄人籬下,以后就算真的要與賈府親上做親,也有長輩為她做主了。”
原著里,林黛玉不就是因為身體不好,性格要強,失了賈母的歡心,才眼睜睜看著心愛的表哥另娶他人嗎
賈母對林黛玉再好,終究越不過親孫兒賈寶玉去,一旦賈寶玉的利益與林黛玉的利益起了沖突,賈母最后還是殘忍地犧牲了外孫女。
若林黛玉有了父親的庇護,何至于被欺凌至死,含恨而終
只是不知道將一個地方官調到京城來,會不會讓衛持為難,畢竟他是監國,不是皇帝,插手官員調遣恐怕沒那么容易。
薛寶兒循著記憶把她知道的關于林如海的信息拼湊起來,講給衛持聽,衛持起初聽得心不在焉,聽著聽著忽然出聲打斷她“你是說圣上欽點的探花郎一直屈居七品官職到如今”
不管是蘭臺寺大夫還是后來的巡鹽御史,都是七品官。
可蘭臺寺大夫到底是京官,又是中樞部門中的一員,說是皇帝的心腹也不為過。那些做得好的,過不了幾年便可調去六部衙門任職,然后謀外放做個封疆大吏,等有了政績再調回京便可以拜相入閣了。
據衛持所知,蕭首輔正是走的這條路,如今早已貴為內閣首輔,其他從蘭臺寺走出去的官員,最差的也混到了三品上下。
這個林如海還真是夠特別。
薛寶兒自然不如衛持知道的多,可也覺得林如海這個前科探花混得有點慘,她原以為巡鹽御史得是個多么了不起的大官,沒想到只有七品。
也就是說,七品官做到死。
她想了想猜測道“許是林大人的性格比較孤傲,不屑與官場上那些人同流合污吧。”
從林黛玉身上應該能看到林如海的影子。
衛持挑了挑眉,畢竟是從蘭臺寺那種地方走出去的,也曾經陪王伴駕,能有多孤傲
結果一查,這個林如海還真是“孤傲”得厲害。他做巡鹽御史這幾年,別的沒干,竟干些黑吃黑的買賣,揚州從鹽商到鹽官就沒一個說他好的。
可奇怪的是,林如海在歷年的吏部年考中居然全是甲等。
衛持忽然對這個人很感興趣,叫來戶部尚書詢問。戶部尚書支支吾吾也說不出什么來,只說林如海為人孤傲,很不合群,政績倒是還不錯。戶部看在銀子的份兒上,年考時才勉強給他評了甲等。
御書房議政時,衛持問蕭首輔可知道有林如海這么個人。本以為他貴為首輔未必會留意到一個七品小官,誰知蕭首輔竟然記得,不但記得還對林如海頗有微詞。
說法與戶部尚書的不謀而合,好像兩人事先對過口供一般。
衛持就更好奇了,這個七品芝麻官得孤傲成什么樣子才能讓頂頭上司乃至內閣的幾位大佬對他眾口一詞地耿耿于懷。
于是衛持以監國的身份召了林如海進京述職,林如海風塵仆仆趕到皇宮并沒去御書房見衛持,而是熟門熟路地直奔養心殿。
到了養心殿卻意外地吃了閉門羹,福全海甩著拂塵對林如海道“圣上龍體違和,大人有事還是去找監國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