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初準備自己裝修地板和墻壁,正好外面在修路,一起修了,叮叮當當也不會吵到鄰居。
她套上襯衫出門,瞄到青石巷中偶爾路過的行人,她揉揉后頸,沒有戴帽子,經過這些天與食客交流,她開始習慣別人的視線。
關門時,黎初發現門板上有三道發白的抓痕,不用比她都知道這是人爪印,誰沒事往她門上撓什么,撓得力氣還不小,顯然情緒激動。
黎初側著腦袋看了會,用拇指將爪印抹平,繼續前往瓷磚店。
早餐店開了一個星期,她的存款也有小一萬,來到瓷磚店選擇就多,不用擔心價格,她偏愛簡單大方的樣式,就選了最簡單的米白色方磚,剛要拎起一扎,發現老板的眼神不對,及時放回去,由老板送貨到家。
她還買來水泥用桶拌上,將瓷磚泡進水,她脫掉襯衫,打算自己貼。
沒有人,黎初就不用顧忌,把幾張桌子壘在一起,單手就舉起來,很快把店面清空,接著她點開教學視頻,往瓷磚背面打灰,手一抹,大約一公分厚的水泥就被中高邊低地抹開,甚至比視頻里的老師傅做得還好,水泥一點沒撒到外面。
倒不是黎初以前做過有經驗,而是她雙手靈活,且有力量,自然能隨心所欲做到想要做到的事,包括菜刀也一樣,哪怕她沒有兌換廚藝技能,精湛的用刀技巧,也足以讓她在氣球上切豆腐絲。
畢竟切人和切菜沒有多少區別。
這點工作量對于黎初而言根本不累,所以她做得很快,到邊角時,別人需要切割機來切開瓷磚,而她只用刮刀滑下,就把堅硬的瓷磚切開,并且切口光滑平整,貼在墻角處紋絲不差。
黎初不用一天,就把小店的墻和地板貼上瓷磚,再擦得干凈,立刻感覺到不同。
鐵灰的墻壁和地面被填平,毛坯房貼上整齊的瓷磚變得漂亮大方,被陽光一照微光粼粼,米色不似純白刺眼,很溫馨的顏色,她站在煥然一新的店里,是越看越滿意,喜悅滿足油然而生。
這是她的店鋪。
她在這個世界上累了能夠休息的地方。
黎初忽然感到餓了,想要弄點什么,坐在自己的店里吃。
她取出中筋面粉加入鹽,再把水慢慢加入盆子里攪拌,讓水均勻分布開來,和面的過程沒什么好提的,是她做熟了的,不過黎初注意到不同,做包子的面保鮮膜是裹在容器上,而做刀削面的面團,保鮮膜則裹在面團本身上。
等面醒好以后,她又發現點不同,刀削面的面團會更干硬些,需要揉開才會不那么緊。
黎初記下這點,同樣是揉面,里頭的門道也有許多不同。
揉出的面團很光滑看不到孔洞,把光面裹上保鮮膜繼續醒半個小時,然后揉面,讓它更加光滑,甚至看不出顆粒感,將面團壓扁卷起,放入冰箱冷藏三十分鐘,將面團取出下入煮開的鍋里。
削面對于生手來說很難,動作笨拙且變扭,但對黎初卻不一樣,她一劃接著一劃,片片薄面就如雪花落入鍋中,激起小小的水花浮到水面,面條形狀大小一致,邊緣有著漂亮的褶皺。
隨后她在另外的鍋里倒入蝦油,將切好的蔥段放入鍋內煎炸,頓時香味爆炸,外面路過的人不禁追隨香味轉過來,等蔥段炸到焦黃撈出,倒入生抽,耗油,老抽和白糖,翻炒一分鐘。
這時候是味兒最大的時候,外面忽然傳來巨響,好像是什么東西被撞翻,有瓶子咕嚕嚕滾出去好遠,還有人呼痛的動靜。
黎初沒管,撈起煮熟的刀削面裝碗,倒入棕紅的蔥蝦醬,粘稠的醬汁沿著鍋緩緩流下,她取筷子攪拌,雪白的刀削面被染成亮棕色,由于面過于勁道,醬汁差點被甩到她臉上。
“小初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