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齊霖躬身領旨,走到一旁,早有宮人鋪紙磨墨地侍候著。
“眾卿若有詩作,不妨呈上。”李二陛下笑著對群臣說道:“若是上佳,朕不吝賞賜。”
這也是讓眾臣再活躍一些,也顯示自己的公平。徐齊霖可賞,你們也一樣,前提是做出好詩來。
眾臣神情不一,有的苦思冥想,欲得賞賜;有的目光閃爍,擔心詩句不佳,倒是丟臉。
沒人輕舉妄動,都等著看看徐齊霖的詩作,才好參照自己的水平,進行下評估。
片刻間,徐齊霖已經寫完了兩首詩,由宮人轉呈給李二陛下。
“齊霖的字又有長進。”李二陛下看了看,又贊了一句,才命宮人拿著挨桌傳閱。
徐齊霖回到座位,立時察覺到周圍目光的匯聚,如同處在聚光燈之下,還真有點不適之感。
“好詩,清新自然,宛如畫卷在前。”
“梅雪爭春,別出心裁卻又生動活潑,確為佳句。”
“以物寓理,發人深醒。有長必有短,有短亦有長,既不可妄自匪薄,亦不可狂妄驕縱。”
……………
看著宮人展開的詩,臣僚中品評聲四起,能流傳千古的詩句自然有其優秀之處。而在座的除了一些文化不高的武將外,哪一個不是頗有文采,極有鑒賞力的?
珠玉在前,立時便讓很多人打了退堂鼓。得不得賞賜不重要,別因為強憋出來的劣詩而丟人現眼才是真。
詩作傳閱完畢,李二陛下又舉杯示意,御宴繼續進行。賞賜的話還做數,可卻沒人上前獻丑。
沒辦法,人家的詩寫得就是好嘛,想要露臉,也得有那個水平。
何況,陛下對徐齊霖的態度也說明一切,就是想借機抬舉他。雖說大盈庫算是內府,為皇家經營。但漕政改革一事,就已經涉及到了朝政。
這說明什么,說明陛下很看好徐齊霖。假以時日,徐齊霖立身朝堂也是可以預見的事情。
徐齊霖也是心知肚明,這不僅僅是對自己建功的獎勵抬舉,還因為自己上奏種植棉花的贊賞。
雖然還不能從高昌獲取大量的棉花種子,但御林苑的那些也能種上一畝多。更重要的是,徐齊霖把棉花的好處和重要性一通夸贊,還呈上了棉布樣品。
盡量沒有說得太過明確,但字里行間也透露出了棉衣在寒冷冬天的巨大作用。只須這一點,李二陛下就要上心,就要重視。
很簡單,遼東的高麗是早晚要打的,氣候嚴寒則是唐軍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困難。煤的應用,已經解決了部分問題。再加上棉衣,則攻打高麗的勝算更大。
這些都是徐齊霖對歷史軌跡的了解,所作出的判斷。所以,他的上奏總是能撓到李二陛下的癢處,讓他不高興都不行。
而且,徐齊霖還奏請陛下于正月十二到城外觀看火藥的爆炸演示。同時,他還講了下自己對火藥武器化的看法:攻堅猶可,野戰不宜。
沒錯,還是針對高麗的作戰特點,以及唐軍的優勢和劣勢,所作出的判斷。
野戰,唐軍近乎無敵,對新式武器的加成不太在意;攻打堅城,則是唐軍的弱勢,特別是高麗在遼東所修的堅固城池和綿亙長城。
頓兵于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待天氣嚴寒,則不戰自敗。隋煬帝攻打高麗失敗的教訓,李二陛下豈能不知?
所以,外人看徐齊霖是因詩受賞,卻不知道其中的內幕。
李二陛下自然也不會透露自己內心的想法。高昌還沒打完,西域還未立足,要把打高麗的意圖公諸于眾,不僅讓高麗有了防備,朝中群臣也要炸鍋。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李二陛下早就定下了把周邊敵人挨個收拾的計劃。只不過需要更好的時機,需要很多的籌劃和準備。
而徐齊霖則在不知不覺中實現著李二陛下的宏圖大志,李二陛下是這樣認為的,卻不知道徐齊霖拿著作弊器,能讓他事事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