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二陛下征伐高昌的目的絕不是教訓一下,再象對突厥降眾那般,還允許高昌國的存在。
高昌將作為唐軍征服西域的開端,也就是踏腳石,穩固占領是必須的。西域小國林立、部族眾多,又有西突厥搗亂,光憑軍事是遠遠不夠的。
首先是要縱橫捭闔,盡量減少敵人,孤立并打擊西突厥;其次則是經營,不僅要爭取駐軍的自給自足,還不能過于壓迫當地的部族,免得他們叛亂不止。
而高昌作為征服西域的橋頭堡,還有著難以取代的優勢,也決定了唐軍要采取不一樣的策略。
這個優勢便是高昌的人口以漢族為主,是漢人云集之地,漢族傳統文化在高昌占統治地位,連歷代的高昌王也多數是漢人。
也就是說,把高昌變為唐朝的郡縣,有著比較方便的條件。民族、文化傳統都沒有那么多的矛盾和隔閡,唐朝的統治也易為高昌漢人承認。
既然如此,唐軍在高昌就不能太過殺戮搶掠,起碼要表現出仁義之師的一些面貌。既為了收服高昌人心,便于穩固長久的統治,也是讓其他西域諸國看著,別被嚇得都跑到西突厥那邊去了。
你以為唐初的府兵聞戰而喜是因為什么,你以為唐軍便是秋毫無犯的人民子弟兵?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對外族的征戰中,唐軍殺起人來不手軟,搶起財物來也不含糊。所以,才有聽到打仗就樂得蹦高的軍隊,無它,這是又要發財了呀!
歷史上的侯君集因何在滅了高昌后反被治罪,就是因為他太貪婪,自己先搶起高昌王室的金銀財寶來。
所謂上行下效,侯君集搶王室,下面的軍官士兵自然就搶老百姓的。自己理屈,他也沒法再厚著臉皮約束手下。
這一下子把唐軍的形象全毀了,整個一伙強盜嘛!你說李二陛下能不生氣,朝中的臣僚看侯君集搶成了大富翁能不眼紅?
而徐齊霖所謂的考較,便是想看看王方翼有沒有長遠的眼光,能不能看出李二陛下征伐高昌的真實意圖。
顯然,王方翼的回答令徐齊霖感到滿意。之前答應相助,或許有些敷衍,但現在,徐齊霖真的決定出力舉薦,讓王方翼這個名將早些登上歷史舞臺。
要知道,在古代最令徐齊霖感到不適的,便是連坐這個不人道的法律。什么親戚朋友,若犯了大罪,多半會受到牽連。在官場上,尤其如此。
比如杜構,賢相杜如晦之子,承爵萊國公。本來干得好好的,就因為坑爹坑哥的杜荷,被流放嶺南,死于邊野。
還有魏大爺,舉薦過侯君集和杜正倫,而這兩個家伙竟然謀反,坑了已經入土的魏大爺一把。李二陛下仆碑,未嘗沒有這方面的氣憤。
所以,薦人要謹慎。哪怕你是歷史上的名將,徐齊霖也要考察一下,看你是不是徒有虛名。
……………
初十一大早,徐齊霖從家中出發,趕奔城郊的演習地。
這是最后的一番布置了,火藥不能填得太早,免得受潮。趁著李二陛下上早朝的時間,正好做好最后的準備。
王方翼昨天反復試驗投石機,已經掌握了要領和一些訣竅。其實,徐齊霖也不能完全通過紙面計算而確定彈著落點,也要靠反復的實踐來總結。
所以,要是實際操作的話,王方翼并不比徐齊霖要差。畢竟,這家伙是個聰明蛋兒,能研究出耦耕法以人力替代耕牛的,可是很厲害的。
眼見徐齊霖開始往城墻下的坑洞里裝填火藥,王方翼象個好學寶寶一般,抵近觀看,還不時向徐齊霖提問。
徐齊霖也不藏私,畢竟以后軍隊要是使用火藥武器的話,得有人明白如何操作,不能都是他去指揮。
“悶得越實,炸得越猛。”王方翼似懂非懂,但這個火藥爆破的關鍵,他還是牢牢記住了。
徐齊霖指揮人員把幾個大棺材的火藥放進坑洞,用空心竹筒導出引線,再把坑道弄塌,形成了密閉空間。
他又仔細瞅了瞅,覺得還不夠結實,又讓人填土踩實,才算完工。
可徐齊霖總覺得今天有點不一樣,四下亂看,終于從飄揚的旗幟上發現了問題,不由得猛拍一下大腿,罵道:“這該死的老天。”
徐齊霖趕忙叫人重新搭棚,但看看時辰,估計李二陛下已在路上,時間恐怕來不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