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漢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在玉門、酒泉等地,當地的百姓便一直用石油點燈照明。
到了宋代,石油甚至加工成了固態物質,名曰石燭,其點燃時間較長,一支石燭可頂蠟燭三支。
但由于石油燃燒所產生的煙比較濃,即“所沾幄幕皆黑”。因此,并未得到廣泛的使用。
當然了,古代的石油沒有什么高技術含量的開采技術,老百姓基本上是“刮油”。就是用草或雞尾毛在水面上撈,再裝入罐中。
徐齊霖沒想大規模地開采石油,也沒那個技術和工具。但收購一些,卻也大有用處。
“徐丞所說不差。”官吏說道:“縣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極明。”
水油混雜啊,徐齊霖摸了摸下巴,約略有了些想法。
王方翼終于領略了大漠風光,兜轉馬頭來到徐齊霖身邊,聽他提起石漆,好奇地問道:“徐丞,這石漆可有什么奇異之處?”
徐齊霖笑了笑,夾了夾馬腹,邊走邊說道:“若是能大量開采,可謂妙用無窮。但現在看來,卻是不實際。某想著搜購一批,先研究研究。”
王方翼點了點頭,說道:“下官還未聽說,更未見過,正好開開眼界。”
前方的背風處,幾個護院的圍護下,兩個纖薄的女子騎在馬上,向著徐齊霖揮手。
沒錯,斯嘉麗和阿佳妮已經學會了騎馬。盡管馬匹稍微矮小,且比較溫馴,但徐齊霖對此卻是非常滿意。
……………
長安,千秋殿。
李二陛下正看著徐齊霖的奏報,對他提出的建議,已經是基本首肯。
大唐有待開墾的荒地很多很多,江南就有,遍利條件更甚是河西。而經營發展河西,卻有著更深層次的考慮,對攻略西域有著非同一般的價值。
所以,人力、物力才會向河西傾斜,卻不是因為徐齊霖受寵的緣故。
肅州、甘州發展糧棉,并采取相近的模式,李二陛下是比較贊同的。甘州的成功,已經證明經驗的正確,套用一下,也是正常。
何況,高昌若征伐順利,如何處置也與河西的發展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
李二陛下此時還沒有透露內心的真實想法,那就是至少要把西域恢復到漢時的狀態。
所以,很多大臣都認為這是征伐不臣之國。由于道路太遠的關系,戰勝后多半還要象處置東突厥降眾那樣,復其國,換個人當王。
要是有了河西這個堅強的后盾和后勤供應基地,李二陛下便可滅其國建州郡,把高昌收入大唐疆圖。而臣工進諫時,他也有底氣,有理由來反駁。
而一旦把高昌并入疆域,就要在西域與西突厥展開長時間的對抗。駐兵少了是不行的,李二陛下還想著重建漢時的西域都護府呢!
而且,李二陛下已經想好了名字,打下高昌便設立安西都護府。
所以,徐齊霖的奏報毫無疑問地被允準了。至于徐齊霖所說的,動身去肅、涼二州考察調研,李二陛下更是十分贊賞。
這小子辦事還是挺上心的,說干就干,不懼西北的風沙和奔波跋涉的辛苦。
李二陛下在奏報上批復完畢,又拿起另一份奏折,沉吟起來。
這份奏折是肅州刺史陳方璧所寫,因病請求放歸。與班超久在西域,年老思念故土一樣,陳方璧希望在未死前,能活著回到家鄉。
遠去故國三十年,只愿生入玉門關。與班超相比,陳方璧差遠了。
但李二陛下卻并不如何生氣,這個陳方璧的上奏實在太是時候了。可謂是正愁沒有招兒,天上掉下個粘豆包。
甘州還離不開徐齊霖,再給他加個肅州刺史,官階資歷都將遭到群臣的異議。但陳方璧的放歸,空出的位置卻另有辦法把徐齊霖塞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