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李國慶說,這位趙老太其實并不住在這里,她家離這里還有半里多路,那邊影響建設的,是她家祖傳下來的一棟堆稻草的倉房,都幾十年了,房齡可想而知有多老了。
農貿市場需要在她家倉房的圍墻切掉一塊,街道也同意給與補償,不過趙老太非要街道把這棟破房子給全部買下來,街道又既不需要也沒那么多錢,兩下里就僵持起來了。
向濤圍著這棟破院子轉了足足有兩圈,心里在不住的盤算。
這么好的一處倉庫,我怎么就沒看見呢。此地距離渡口很近,最是適合做倉庫了。
這樣自己生意上的伙伴,過來拿貨的時候,就方便多了,省得他還要堆放在飲食店的二樓,占地方還影響做生意。
還有,馬上就要做粉條生意了,這東西很占地方,以后還要做山貨生意,都可以存放在這里的。
“好吧,就算是替街道解困,我自己買下來好了。”
他想好了,等家里的新屋落成,就讓毛柄祥過來,把這邊的房頂門窗再翻修一下。
過去一談,事情很快解決。向濤花了一千塊錢買下了這五件柴房,還能白的一個大院子。
“哈哈哈,真有你的。”街道的兩位主管聽說向濤把事情都搞定,都開心的笑了。
李國慶拍拍向濤說,你給街道幫了大忙,兩個攤位給你免費十年。
向濤;“別說大話了,你要是調走了,誰還人你定下來規矩。”
楊榮急忙表態,說他和李國慶都認這件事,只要有任何一個人在魔都,誰要是敢貪墨向濤的好處,一定和他們沒完!
轉天工程就開工了,向濤還特意從家里過去看看。
浦鋼廠的民兵隊在吳書記的帶領下,推著小翻斗車,上頭還插著紅旗,浩浩蕩蕩的就開進了工地。
一時間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紅旗招展,人山人海,場面那是非常的壯觀。
吳書記以身作則,手拿鐵鏟干的是滿頭大汗,這還不算他還吆喝說:“同志們,我們要拿出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輕傷不下火線,為周渡人民的幸福,打起精神啊。”
咔嚓,咔嚓,記者一連抓拍了好幾張吳書記揮汗如雨鼓動群眾的畫面。
這還不算,記者還抓拍到吳書記中午時,坐在紅旗下啃干糧,喝白水的畫面。記者同志被感動的不行,說這樣的畫面,說什么也要見報。
等記者一走,吳書記把手上的干糧一扔,帶上人,直接去了周渡飲食店。“向濤;給下三十碗大肉面,在加塊大排,老子都餓死了。”
“好的好的”有生意上門,向濤當然是歡迎的。
奉上面碗,向濤還來了幾句馬屁:“吳書記,您可是為我們周渡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啊。向您這樣一門心思為百姓著想的好領導,才是我們最需要的。”
“這是我們應該的”吳書記的一張胖臉,都快笑出花來了。
向濤繼續拉關系:“書記,我覺得吧街道還在怎么也得給魔都冶金局寫封感謝信,這樣才最好。”
吳書記連連擺手,說不用了。
可他的眼神卻出賣了他的內心,他的眼神是那樣的期盼向濤就這么去做。
吃完面,吳書記還要去工地干活,臨走時他拉著向濤的手說:“向濤,你以后就是我的兄弟,有事盡管來找我好了,要是有半句推脫,我就不夠兄弟!”
給街道遞個話還能有這樣的好處,那還等什么,向濤跑得比誰都快。
粉條哇,普鋼廠一萬多人,就算每人二斤,那就是兩萬多斤了,還能賣出高價,向濤哪能不賣力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