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江州城已是盛夏。江州城的氣候條件適合種兩季水稻,二月初插秧,六月收割之后馬上再播種,待十月底收割。于是到了八九月時正是水稻不插秧不收割的所謂農閑期。
然而華夏自然條件不同,所謂的農閑期不同,在北方天寒地凍時農閑期可達半年,中東部亦有二至四個月不等,而在江州,幾乎沒有農閑。因為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合栽種作物。
這也是之前夏旅思不解,為何江州這種肥水條件和氣候都那么好的地方,竟然能這么窮。正是因為這里種植作物太簡單了,隨便搞一搞就能吃飽,讓人們不會因為饑餓而產生危機意識,于是便不思進取了。
那碰上了夏旅思這種從警校畢業,參與紀律部隊,從事紀律嚴明工作的人,那就不同了。要有計劃,制定了計劃就要嚴格執行,令行禁止。
因此從昭理城回來,正好第二季水稻已經全部完成播種,江州各式的瓜果蔬菜、鮮甜水果,各式山貨水產正密集成熟采摘的時候。夏旅思從春天開始想了那么多的法子,做了那么多的規劃,一步一步打下的基礎,到了現在終于迎來了一次喜人的景象。
來自江州的新鮮蔬菜、瓜類總比別的地方早一步上市,而且又嫩又新鮮,還個大味美。夏旅思統一把它們打上江州時蔬的名頭,夏旅思這一招放在現代社會非常常見,那就是品牌效應。但是在千年前,古時候的人并沒有這種觀念,于是作為第一個這么做的人,夏旅思這法子又洗腦,又奏效。
特別是昭理城的士大夫、貴族、大人們都喜歡夏旅思用快船運過來的比市面上的同類品種早上市的新鮮蔬菜、瓜類、水果。于是這一飲食流行慢慢傳揚開來,上行下效,百姓們也愿意在能力范圍內吃上江州來的東西。
何況昭理城內還有景美樓,還有夏旅思開的許多麻辣燙、串串香小食店,還有她又開了兩家平價的酒樓,這些地方都是百姓們品嘗到江州出產的蔬菜瓜果的窗口。一時間生意極其火爆。
不出幾個月,江州時蔬的名頭便在南滇國各個大城里宣揚開來。夏旅思的飛輪船從江州出發,沿著西陵河兩岸,最后到洵江兩岸,順流而下一直到達海邊的濱城,十幾座大小城鎮,都可以輻射到。
每日新鮮采摘的蔬菜,從各個郡縣的農莊用夏旅思專門訂制的裝蔬菜的筐子裝好,這些蔬菜擺在集市上的時候,仍然水靈漂亮,讓人看著就喜歡。裝好的菜用小舟快速運到江州城外夏旅思的柳園碼頭,再從碼頭裝船。船艙內不停以清涼的河水循環維持清涼與濕潤,一路飛馳送到別的城鎮中去。
其中價錢最高的,莫過于當時那栽種在長公主段泠歌私家花園里的珍稀紅果子。這種原本只屬于長公主的珍稀植物,被駙馬發現了它的美味,把它從皇宮中帶出來小心培育,從而流傳到民間。
夏旅思把這個故事一說,紅果子從皇家僅有幾棵的珍稀之物,到現在可以買來一嘗美味的番茄。眾人如癡如醉。再加上民間陸陸續續開發了無數種用番茄做出來的菜色,可當水果生食,也可以做成番茄炒雞蛋,番茄燴牛肉,番茄雞蛋面,更可以做成番茄醬,番茄汁,番茄湯,番茄肉醬。番茄能煮一切
夏旅思已經是親自管著她這寶貝番茄,盡可能地擴大種植,仍是供不應求。普普通通的番茄用自己美味的魅力和鮮亮喜慶的色彩征服了所有人,帶來的真金白銀也讓夏旅思笑得合不攏嘴。
而江州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能有大改變,更是因為農技的提升。夏旅思在江州所有的農莊里改進了耕耘的方法,做出了大改變,稻子由她的柳園進行統一選種,甚至統一育苗,保證了無論是稻子還是蔬菜瓜果都選用最優的品種,因此能保證質量,增加產量。
小竹子曬黑了不少,連原本豆芽菜似的清瘦的身形都壯碩了一些,他拿著土地的帳冊跟在夏旅思后面,看著地里忙碌的人頭和碼頭那頭天色已經暗了但是還熱火朝天的景色感嘆道“以前說江州多懶漢,現在看來從早辛勤勞作到晚,真勤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