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村里就有這么一位老婦人。
這位老婦人今年已經七十幾的高齡了,平常村里有嫁女兒的人家都喜歡請她上門幫忙梳頭發,至于做媒倒是鮮少,主要是老婦人年齡大了,家里人怕她來回奔波傷神。
但只要價錢到位的話,老婦人還是愿意出面保媒的。
老婦人的家人得知田寡婦的來意很是驚訝。
老婦人的大兒媳婦快人快語的問田寡婦哪里來的銀錢請自己婆婆出面保媒?
還有就是去姜寧家提親,人家能看上田寡婦那體弱多病的兒子嗎?
田寡婦有些自豪:“人家還真看上了我家,也不求別人,就覺得我們母子品性不錯,最重要的家里簡單,不像那些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一地雞毛。”
“至于我兒子,小的時候是體弱多病,這些年卻讓我養得差不多了,也就體弱一些,只要不干力氣活兒倒也沒啥影響,那姜寧不是大力士嗎?她嫁給我兒子,正好互補,人家樂意,我也樂意。”
“至于銀子,這是我這些年辛辛苦苦攢下來的,我就這么一個兒子,我不得早為他打算打算嗎?”
老婦人的大兒媳婦聞言感動于田寡婦的一片慈母之心,跟自己婆婆商量一下后,決定接下田寡婦這一單,當然,感動歸感動,這該給的銀錢還是要給的,公歸公,私歸私。
田寡婦高興點頭:“這是自然,我田寡婦在村里是出了名的要強,從不白白占人便宜,再說這是為我兒子求娶的好事兒,我怎么可能在這時候摳門?”
人逢喜事精神爽。
媒婆定下后,田寡婦覺得身體的不適都消散了大半。
第二天一早,田寡婦就懷揣著銀子進城置辦成親需要的東西。
姜田本來想跟著一起去的,但田寡婦想到兒子的體質還是拒絕了。
到縣城后,田寡婦本來打算直接去置辦東西,可是想到出發前兒子一再的叮囑自己要去看大夫,最終還是先去了一趟醫館。
讓大夫檢查后,田寡婦讓大夫給自己開了兩劑最便宜的藥。
從醫館出來,田寡婦貨比三家的置辦成親要用的東西。
因為東西太多,最后忍痛租了一輛馬車。
別看田寡婦平常不怎么與人來往,她若是真有什么動作,還是很快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
這不,她前腳乘坐馬車到家,后腳就有人來竄門,看到她買了那么多紅色的東西,一下子就猜到她這是要辦喜事了。
“這是哪家的姑娘啊?”
“沒聽說你們家姜田說親了啊”
來竄門的是離田寡婦家最近的王寡婦,王寡婦的丈夫跟田寡婦的丈夫是同一年去世的,但王寡婦在丈夫去世前已經為丈夫育有三子兩女,所以就算是丈夫去世,婆家人也沒有怎么為難過她。
雖然都是寡婦,但王寡婦一向看不起田寡婦,覺得她只為丈夫留下一子還是一個病殃殃的兒子對不起丈夫。
以前王寡婦還喜歡在背后說道,后來被田寡婦一頓胖揍后老實了不少。
別看王寡婦總瞧不上田寡婦,卻又總喜歡往田寡婦面前湊,每次但凡田寡婦有點兒風吹草動的,只要是讓她知道了,她肯定第一個上門來打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