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棄有個習慣,就是他采藥的時候喜歡順嘴背誦藥名藥性等,姜寧在旁邊聽著覺得挺有意思,便暗暗的跟著一起背誦。
等看到同樣的藥草時,姜寧就會主動的詢問這是不是什么藥草?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姜寧就會露出愉快的笑容。
如此幾次后,陳棄意識到姜寧有在認真聽自己背誦,于是故意指著一個自己背誦過的藥草來考她,結果發現姜寧竟有過耳不忘的本事。
意識到姜寧有學醫天賦的陳棄不動聲色的開啟了自己的話癆模式,見到什么嘴里都要念叨,然后偶爾故意忘詞讓姜寧來提醒自己。
這一天下來,陳棄實在忍不住,主動詢問姜寧要不要跟自己學醫?
姜寧這一兩年也翻了不少醫書,但是她的醫書都是從書肆里買的,醫書的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她文化水平不高,有些字她認識但是不懂意思,她身邊也沒人指導,學醫的興趣便漸漸的減弱。
如今突然聽到陳棄的詢問,姜寧臉上一瞬間閃過欣喜和遲疑。
欣喜是因為陳棄在姜寧的心里已經是醫術高明的大夫,能跟他學醫,絕對的事半功倍,遲疑是姜寧并沒有想走這條路。
她想學醫僅是為了家人,不是為了仁濟天下,她自認沒有這么高尚的品德,所以她不確定陳棄是否還愿意教導自己?
姜寧將自己的欣喜和遲疑告訴了陳棄。
陳棄雖然不擅長與人交流,但只要是與醫相關的話題卻能侃侃而談:
“我當年學醫也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這世上大半學醫的都不是為了理想而學醫的,為什么學醫不重要,學醫后要不要仁濟天下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別用自己醫術害人就行。”
“我也不強求著你要學成什么樣,你要是有興趣的話你就來跟我學,我只是覺得你有學醫的天賦,又正好有興趣,可以學一學,反正多一門技藝總歸是不會吃虧的。”
“也就是你喊我一聲外祖父,要換作別人,想學我還不一定教呢”
姜寧不是糾結的人,在陳棄表達了不會勉強她學可以只憑興趣的時候,她就高高興興的表示自己愿意跟陳棄學醫。
事實證明,有些人的話,是不可信的,此為后話。
且說陳棄得到姜寧愿意的答案后,便興致勃勃的跟姜寧講起了自己學醫這些年遇到的趣事以及一些奇葩的病人,引得姜寧心癢癢,學醫的興趣越發的濃烈。
等從山林里面出來后,姜寧就和陳棄約定,以后她每天早上在家吃過早飯后到縣城里跟他一起學醫,晚飯前回家,每學兩天休息一天。
姜河和寧氏知道姜寧的打算后雖然有些驚訝但是還是表示了支持,雖然因為輩份的關系姜寧不必拜師,但兩人商量了一下后還是為姜寧準備了束修。
畢竟陳棄只是姜寧的干外祖父,不是親外祖父,所以有些東西該給的還是要給的。
當姜寧拿著束修奉上的時候,陳棄嘴上‘罵’著姜寧,臉上的表情卻十分的欣慰。
雖然他決定教姜寧醫術的時候沒想著收她的束修,但她自己能想到給,說明她尊重自己,這是讓人十分欣慰的。
為了對得起姜寧的束修,陳棄教得十分的用心,由于姜寧在這方面確實是很有天賦,所以陳棄總是忍不住在妻子和孫子面前夸獎姜寧。
夸得多了,陳棄的孫子陳潤就有些不樂意了。
他從小就跟著爺爺一起學醫,還不識字的時候就開始學著認藥材,憑什么姜寧一來就得到爺爺的各種夸獎,而他卻總是挨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