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動作很快,就這一會兒的功夫就剩下少數人還沒打到面條了。
秦逍往各個缸里看了一眼,看大家都是拿面條就自己的干糧吃,于是沒有多說什么,轉頭就進了帳篷。
既然大家都自帶了干糧,那就讓大家先就著自己的干糧吃,不然回頭浪費了。
姜寧看了秦逍一眼,見秦逍搖頭便知道他的意思,于是招呼他坐下吃飯。
吃完飯后,姜寧從空間里拿出洗碗的水。
不用她開口,四胞胎便很自覺的拿起碗碟清洗。
而帳篷外面,騎兵首領安排人抬著空掉的大缸去旁邊的河里洗缸,洗完后自覺的放到帳篷外面等姜寧將之收進空間。
姜寧一家六口吃完飯后在帳篷里面休息了一刻鐘才出來。
看到三三兩兩坐在一起的騎兵們,姜寧問大家有沒有吃飽?
得到大家熱烈的回應后,姜寧把缸放進空間,把帳篷也收回去,然后趁著天還沒黑再次出發。
與此同時,平安縣。
被橫梁砸斷雙腿做了接骨手術的長生不顧大家的勸阻,堅持坐在一輛板車上,讓人拉著自己四處去巡視并進行災后重建的工作。
之前水災的災后重建給長生帶來了經驗,災民們同樣如此。
雖然在短時間內連續遭遇兩次天災,但是反應過來后,大家第一時間進行自救,一點兒沒有埋怨老天不長眼之類的。
等看到長生被砸斷了雙腿還堅持讓人拉著奔波在抗災的第一線,不少災民們被感動的眼淚汪汪的同時也更加積極的團結起來。
畢竟連他們的父母官都這么努力的拯救他們的家園,他們自己又有什么資格不努力?
而寧氏的運氣很好。
雖然那天她被埋了起來,可是房子倒下后幾根橫梁被撬了起來,正好給寧氏一個空間,讓她只受了驚訝沒有受傷。
而且本來寧氏在地震前是有些身體不舒服的,結果這一驚嚇,反倒把病給嚇好了。
在獲救之后,寧氏也和姜河一樣,第一時間帶領著大家開啟抗災行動。
皇帝能這么快的得到消息,是因為長生在第一時間派人快加馬鞭的往京城送了信。
至于昌平府知府,他運氣不好,當場被砸得腦袋開花,等人救出來的時候,搶救了半天就去世了。
昌平府同知在第一時間擔當起了知府之責,他本就是知府的副手,跟昌平府其他官員也時常打交道,情況特殊下,大家都很配合他的工作,因此昌平府的救災工作也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而知府被砸死這么大的事情,自然是要上報給朝廷的。
同知在行使起知府之責的時候就第一時間向朝廷發送了急報。
兩封急報前后不相差一個時辰到達了京城。
姜寧和秦逍帶隊趕了三天兩夜后,終于在第三天的下午趕到了昌平府。
姜寧和秦逍先和同知了解情況,搞清楚受災的區域,商量好如何分配振災物資?
最后秦逍帶著一千騎兵和四個孩子留在府城,剩下的四千騎兵,分成八隊,每隊五百人,往八個方向支援周邊的受災縣城。
姜寧先帶著五百人前往平安縣支援,看到父母無事,弟弟雖然被砸斷了雙腿但已經找最好的大夫接過骨頭沒有大礙,姜寧頓時松了口氣。
長生和姜河寧氏看到姜寧帶隊前來很是驚訝,知道秦逍和四個孩子都來了更驚訝。
姜寧只簡短的跟家人交流了一下情況后,留下振災物資和四百八十人給長生使喚,自己帶著二十人往周邊縣城運送振災物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