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那代周而立的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原,也采用了南漢高祖劉巖執行的這個措施,完全的杜絕了自唐以來武人的縱橫作亂。當然任何東西和事務似乎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壞的一面,這項措施也使得自南漢朝廷和以后的宋一代朝廷外備軟弱無能。而終五代十國幾十年更替,也只有南漢朝廷可以實行這個策略。因為南漢朝廷偏安嶺南經濟活躍,幾乎沒有沾染什么像中原地區一樣的頻繁戰亂,也使得南漢朝廷的各級各階有大才,和雄心壯志的武將沒有施展之地。
但是伍彥柔知道當今皇帝劉弘熙晟頗有雄心壯志,自從他登基即位以后,便先后從鄰國馬家楚國手里奪得十八州。這種刻意進取的舉措也使得各級武將蠢蠢欲動,都想著跟隨皇帝大展身手。從小文武兼備的伍彥柔自然也希望自己可以大展身手,所以他不但很感激衛王,而且一直想以圖報答。
可是偏偏不久衛王便騎馬出了意外,而伍彥柔雖然也知道了,但是因為身份的緣故又無能為力。恰恰心中只能感慨的時候,獲知衛王被送去羅浮山求醫,幾番折騰下竟然被道尊治愈。伍彥柔心中自然還是大喜過望的,而后來聽聞皇帝又命人接衛王回興王府,于是便通過那深受皇帝器重的師父向皇帝進言,自告奮勇來羅浮山接衛王,并負責保護衛王的一行安全。
因為是感激衛王更是為了報答衛王,伍彥柔知道自己做出這樣的選擇,無疑就是會讓人感覺自己和衛王站在了一個隊伍。對于政治權謀來說衛王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對于人脈資源來說衛王在朝中也沒有一定的廣度,所以對于伍彥柔來說選擇站位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伍彥柔去央求師父的時候就沒有后悔,雖然師傅什么都沒有說也沒有阻止自己。
這衛王在興王府時便一直放肆任為,性格極其古怪極端,所以不管是在朝廷還是民間的口碑并不好。而且朝中的一些文武官員反對衛王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因為皇帝一貫的強勢,那些不同的聲音和行動都被壓了下來。
伍彥柔自己的師父是皇帝身邊號稱龍虎二侍的病虎楊炯,平時和皇帝形影不離。據說皇帝劉晟是確定要立衛王為太子的,右仆射趙章周為首的一眾利益集團,卻意欲擁推皇帝的次子齊王劉璇興后改桂王,歷史上于大寶三年為后主所弒殺。那齊王還只是個剛剛十歲多一點的小孩子,趙章周等以皇帝春秋正盛為由,先是施壓不讓皇帝立太子,繼而諸人時時夸齊王是諸王子中最慧者,擁推齊王的用意很是明顯。
當然擁推齊王劉璇興也是有原因的,因為齊王一則雖然還小,不過他的外家是南漢第一武將潘崇徹。這個潘崇徹在南漢朝廷軍方的威望朝中無人能出其右,南漢可以收歸馬楚十八州他功不可沒,而他在中原江湖那個有名的名人奇藝榜,也是赫赫有名的排行第七的霸刀,名重一時。
對于皇家的爭奪權力之戰,伍彥柔是不想參與其間的,因為師父楊炯的緣故,他也不會在乎別人怎么看自己,但是對于報恩衛王,伍彥柔感覺作為自己是應該的。雖然聽說自從衛王受傷后發瘋,皇帝便對衛王的取立之事絕口不提,但是對于跟隨皇帝十多年的楊炯來說,知道皇帝的喜好和想法不足為奇。
尤其道尊施真人對衛王的青睞,讓皇帝的那番心思已經堅定,楊炯看出來自然不會和別人說,但是對于一向待如親子的伍彥柔,自然不會保留自己所想所思什么。所以這次他更是親自暗示伍彥柔全力全程保護衛王回興王府,更讓他帶上了被自己指點過的伍家八衛,伍彥柔便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正在一片思緒中,伍彥柔敏銳的感官卻一刻未停的運轉,雙眼精光暗閃偏頭看向遠處。遠遠的便只見一個全身黑色勁裝的人,騰挪跳躍于高樹修竹間,轉眼飛縱便朝這邊而來近前。
伍彥柔身邊的數個近衛馬上站于馬前,這次來羅浮山迎接衛王,皇帝答應又提升伍彥柔的官職,回去他就可以成了禁軍殿前司的指揮使,這個是可以外任的職位,而且真正的步入了將官行列,自己身邊便可以安排侍衛和牙將隨從了,這些人都是他平時自己培養的近侍,和軍中昔日相好的自己提拔出來的兄弟。伍彥柔揮手示意讓他們退下,任那人單身近前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