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把這次行動記載得簡潔有力“一戰破之”
人頭拿下,地盤輕松收下,版圖自然擴大,劉隱好不得意,也讓李知柔明白一個道理,在嶺南混沒有劉隱不行。何況自己這個親王,似乎比京城那些王爺,看起來似乎強太多了。周圍的老百姓都知道廣州城里坐著的是薛王爺,天下還是咱李家的,雖然這個地盤有點偏。
光化三年900十二月,李知柔病死任上。精明的劉隱自然主動上報朝廷,想立李知柔隨行廣州任上的一個兒子。但是昭宗皇帝李曄同志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沒有同意劉隱這個實權軍閥的要求,而是委婉的慰問了劉隱同志,派遣同平章事徐彥若來接替。
其實,昭宗皇帝也明白,徐彥若來了也是白來,廣州肯定早就是姓劉了。不過那個時候,劉隱還是要借助朝廷提高自己的威望,還是不敢當著天下人翻臉。果然徐彥若順利的到達廣州,劉隱還是很客氣的招待了徐彥若一行。
徐彥若到了一看情形,便非常知趣的配合,從來不給劉隱找麻煩,平時經常應約和劉隱聚聚,也去看李知柔的兒子不說,還上書給昭宗皇帝晉升劉隱為節度副使,順帶也關照李知柔那個沒有走的兒子,推薦他任職等等。
昭宗皇帝自然開出空頭支票,這邊升了劉隱不說,還給李知柔的兒子加了個郡王,也不招呼他回京城長安。劉隱這個時候地盤還不大,身邊的勢力虎視眈眈,好在徐彥若只待了一年,就和李知柔一樣走了。臨死還給劉隱在昭宗皇帝面前說了好話,讓劉隱做了嶺南節度留后,這年劉隱才二十八歲。
后來事情就和歷史發展一樣,唐皇朝在朱溫的攪合下完蛋了。李知柔的一支后代因為留在了嶺南,逃過一劫反而沒有被朱老三滅族,而且一直掛著薛王的爵位不變。
再后來劉隱、劉巖兄弟控制了嶺南,掃蕩了周邊大大小小的勢力。劉隱早早的去世后,他弟弟就是劉繼興的爺爺,大漢國建國皇帝劉隱的弟弟劉巖,繼續善待李家子孫,登基的時候還不忘,拜李知柔的孫子李枕為薛王,成為大漢國幾個異姓王之一。
雖然,如今幾十年過去,皇位也到了劉繼興的手里。但是,作為異姓王的李氏居然沒有消失,而且當代薛王的李瑋素十分聰明。他在劉晟手里他就只做太平王爺,而且投其所好的開辟了許多商行賺錢,其中大漢有三分之一的海運生意是薛王府的。但是更加讓人想不到的是,每年薛王府三分之二的收入都進了劉晟的口袋。
常年在海上貿易,薛王府對海南島和南海的掌握還是很有力度,尤其是劉繼興接受讓阿巴斯負責海運后,薛王李瑋素聰明的全力和劉繼興合作,更是讓劉繼興在海南站住了腳。
劉繼興對薛王府做出了積極的回報,那就是登基上位后,主動讓幾個有眼力的臣子撮合,將薛王府一位自己看著順眼的,嫡子直系咸寧郡主迎進了宮里,而且還把薛王府海上貿易的利潤擴大化。
薛王府的具體回報就是在短短兩個月,讓劉繼興的水軍在整個海南島的環線,分別建立了劉繼興需要的水軍港口基地,不但開發港口而且建立樓艦補給基地,達到了劉繼興的需求。更是深入島內各條河流,建立縱深勢力和開發深度,為劉繼興的海上基地做出更好的準備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