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自然就是各部的大佬們了,像中書舍人卓惟休、市舶使阿巴斯、尚書左丞參政事鐘允章、禮部尚書薛用丕,這些都是劉繼興登基后提拔起來的高級官員。看著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如果中原的勢力們知道了,一定會驚訝好奇,這個朝廷怎么了。
禎王劉保興也站在桂王身邊,卻遠遠沒有桂王的跳脫,他顯得中規中矩的。荊王劉慶興和梅王劉崇興還太小,揉著模模糊糊的眼睛,看著黑壓壓的大殿里一屋人,兩個人居然挨在了一起。畢竟小,而且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這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大漢國把國土六十一州化為五府。南漢附都齊昌府,因為離著梅王劉崇興封地近,由梅王出任大元帥,開衙立府;西南在欽州建欽州府,由荊王劉慶興出任大元帥,開衙立府;中部原有興王府,不再授職,只設番禹縣,改設楨州府,由禎王劉保興出任大元帥,開衙立府;北部有韶州府,有邕韶王劉鞏出任大元帥;西部設桂州府,由桂王劉璇興出任大元帥,開衙立府。
這次的立府,代表著大漢國的強大開始。同時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將代表著大漢國自此真正開始發展。當然,劉繼興給到大家最好的解釋就是,大元帥等同于以前的大都督,大家自然就明白了。
同時,也給到人們幾個信息。首先就是梅王和荊王年幼,開設元帥府肯定只能邀領,必然要派遣官員去府任職。還有就是邕韶王的臨時突起,他本來是高祖皇帝長子一脈,比皇帝劉繼興還小一輩。但是,這個邕韶王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他是中宗皇帝劉晟雅夫人的兒子。
就是說,邕韶王既是雅夫人的兒子,又是中宗皇帝的侄孫子。在十余歲的時候就出職韶州,雖然只是襲封韶州之地和遠離京城,實際上是為了避免身份尷尬。但是他實實在在是高祖皇帝的子孫,在中宗皇帝劉晟手里,他沒有被誅還可以保留,可能就和盧膺有莫大關系了。
如今,新皇帝劉繼興上位,居然不但讓邕韶王獨領一府,而且還升州為府設立大元帥,許多人都感覺到了新的信號。不過劉繼興的另外一個任命,讓大家恍然大悟了。那就是任命如今西北行營都知兵馬使潘崇徹,升任他為韶州府副元帥,督導西北諸州軍事。
然后重要的是升任云麾將軍伍彥柔,任職為桂州府兵馬副元帥;懷化大將軍曲句出職,去欽州府任兵馬副元帥;齊昌府的任命也很奇怪,由還在邊境的兵部尚書吳珣出任副元帥,在水軍中任職的文官趙辭健出職,任大元帥府都統,兼領水軍東北招討使,同時任命宣威將軍植廷曉為副都統。
朝堂上沒有異聲,因為雖然各部大佬和皇帝商議過,可是皇帝在公布任命的時候,卻沒有和任何人打過招呼。現在的劉繼興似乎有這個權利,沒有人可以操控這個少年皇帝。
這次決議可能顧忌最多的就是桂王,因為他一向感覺自己的得失很重要。有內侍宣布完皇帝的任命后,桂王的臉色陰晴不定,因為皇帝讓伍彥柔去輔佐他,他挑不出任何毛病。一個他在軍中沒有什么有力的勢力和話語權,二來桂州有豐富的水道,讓大漢國船棹使來輔佐,不管出于哪一點,都是最妥當的。
皇帝也不可能讓他外父潘崇徹去幫助他,以潘崇徹的威望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以潘崇徹的資歷經驗更是上上之選。可是,就是因為潘崇徹是桂王的外父,就沖著這一點他也不可能去。
繼而就是皇帝犒賞和任命了一大批官員和將領,這是為了平衡目前大漢國官員嚴重不足的問題。最后一件不溫不火的消息,徹底把大家幾乎雷到,也很驚訝皇帝的大膽。那就是皇帝決定給西北路招討使郭鏡,增加一萬新近培訓的綠營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