楨州海鮮酒樓
幾個斗大金字正是那大漢國左仆射、贊皇侯李抑15親筆所書,龍飛鳳舞氣勢磅礴。
兩層的臨海建筑,全是以木料所建,雕梁畫棟古香古色。這里不像個酒樓,倒像是處文人居住的書院,想必當初建造者是位愛好的人士。據說原來的主人后來是因罪沒了官籍,家產全部的充公了,而這酒樓自然后來被官府拍賣了。
因著房子就在珠江邊上,一面臨街成了酒樓的門面,一面靠江倒成了酒樓的一大風景。這里原先就是一家不錯的酒樓,想必當初的主人有些風雅,不想沾染太多的商人氣息,刻意打造了這家頗具風格的小二層酒樓,不想如今卻成了一家真正的海鮮酒樓。
這個時代的人,可以說是絕大多數的人還吃不飽,就算這一兩年大漢國大力發展,包括農業和水產,可以因為交通的緣故,還有許多的地方經濟和物質比較差。雖然說是只要能吃的東西,大家都會拿來作為食物。但是中原王朝歷來飲食還是有所定位的,嶺南偏遠以前都沒有開化過,就是后來慢慢的開化,那也是模仿學習中原地區,可以說大家對海鮮還沒有太大的概念。
因為海味各類產品,雖然可以用來作為食物,但是一般還只局限于沿海地區的人們。就是一些稍微富裕一點的人家,都很少用海鮮類來作為主菜的,更不要說主食了。就是有很多地方把它搬到餐桌,那也還是苦哈哈用來活命的食物罷了。
特意的拿到酒樓來作為主食和菜肴,還是不被大多數人認同的,有些人吃它,估計都是為了補充鹽分的不足,畢竟這個時代的食鹽,還是屬于畢竟奢侈的日用品。所以,對于海鮮的烹制技巧,以及對海味的推廣,還沒有形成特別的菜系和菜肴。
劉繼興卻把老王請了出來,嚴格的說是劉繼興想利用老王,劉繼興自然不會掐算,而是遇到了老王。
劉繼興自然不會相信人生有那么多的巧合,現在在他的這個狀態,自然沒有必要為了這些事情去糾結,只要問問身邊的人,就可以知道原由。畢竟劉繼興的密黨不是吃素的,何況建立密黨就是為了可以給自己有個眼喉。
日益堅固的威望,和楊炯、伍思虎在身邊,劉繼興也沒有必要去緊張這些小事。看到老王劉繼興還是很高興,因為小魚兒跟著在他身邊。
當然,劉繼興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利用老王的手藝,和對魚類海鮮的認知。可以把嶺南最富有的特產,海鮮當成一種重要的食品,以及一種大家都會接受的食物,對外乃至整個嶺南地區普及推廣開來。
老王本來在楨州灣東莞縣海邊好好的生活,基本上也屬于比較悠閑的生活了。如果不出意外,他應該可以和小魚兒在海邊幸福的生活。
海邊港口的修建,和東莞縣對沿海鄉鎮靠近港口的發展,不但促進了東莞縣到興王府道路的暢通,更大力帶動了周邊各業的發展。也促使興王府周邊鄉民的興致,因為劉繼興推行了大力惠民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