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沒有發生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有何變數
而發生過的事情,就只能是歷史了,就是再去彌補加強,它也不可能回到當初。
因為自古歷史以來,就沒有能夠有這樣的例子,以南方政權統治北方的先例。先難后易驅逐外族,才能一統天下。郭榮自己也深以為然,因為他太了解天下百姓的渴望。
北地雖然不是在大周手里失去,可是大周的江山建立在中原,更是在中原接替了江山,所以大周就必須有這份承擔。
遼國蠻夷化外之邦,更是境外的番民外族,自古非漢族炎黃的子孫。當然在郭榮心里,這都不是主要的問題。而是遼國野心頗大,如今更是一力支持,在自己心窩搗亂的偽北漢,全力抵抗自己的軍隊。
對于承襲中原傳統的大周來說,可以驅逐遼國為己任,兼并偽北漢以圖統一,甚至有希望可以收復北地,將是大周皇朝不朽的功績也是郭榮自己最為得意的霸圖。
可是讓郭榮比較糾結的卻是,朝廷里大流的思潮卻完全相反,尤其是以王樸為代表的大臣。
他們不但替自己制定了周密的統一計劃,而且還堅定的指出先易后難的好處,和自己的意圖基本上相反。
因為中原如今的狀態,遠遠不復大唐昔日繁榮,不說征伐的國庫費用,就是籍以飽食的口糧,都往往難以齊全。
自己征用的大軍,說起來好聽有幾十萬大軍,其實為了吃飽飯而來的人居多。想必各地割據的勢力,這種想法的士兵更多。在這種軍隊的幫助下,郭榮還真不知道,自己如果作戰的話,成功的機率自己究竟能有幾成。
郭榮這兩年雖然沒有馳騁各地,但是也知道如今中原的現狀,當真是哀鴻遍野千里無人。而景勝的南方諸國,自己派往各地的探子回報,其環境當真令人向往。
自己連連奪得南唐國不少州府,如今和南唐一江相隔。自己這邊窮的叮當響,江那邊的唐國民眾卻富得流油。據說不但醉死夢生,而且日日米飯有吃,更是魚肉不斷。
郭榮也知道雖然收復了江北地區,可是還是有不少人越江而去。因為郭榮占領了江北后,不但下令把各個州府的物資財富洗劫一空,還嚴格的調控了配給。許多人在南唐時,過慣了悠閑的生活,哪里受的了這種艱苦。
這其中究竟有多少人脫北,郭榮沒有統計過,也明白下面的人不敢如實匯報給自己知道。但是郭榮還是會從別的途徑獲知,不少官家軍士都舉家攜口的潛逃,雖然抓獲了不少人,還是屢禁不止。
這是為什么
就是因為如今的大周還不足以令人向往
郭榮甚至帶頭號召節約和勤儉,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執行。郭榮也曾強行號令各地官員以身作則,更是控制和打壓境內佛道寺觀,集聚了大量的財富,但是也遠遠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
近在身側的蜀中,本來是郭榮最好的選擇,可惜為了北伐和控制北偽漢,根本就無法抽出另外的精力和財力。何況蜀中蜀道更是自古以來的障礙,自己沒有十足的把握,還真不能輕易動兵。
這就好比一個乞丐,手里捧著一個金飯碗,卻怎么也乞討不到食物一樣。郭榮餓的該死,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眼前堆滿了美食和金錢。
所以,乘著最好的季節,郭榮就想發動自己的大軍,先給遼國和偽北漢一個下馬威,然后好回身來收拾蜀中或者南唐。不但可以后續補充大周的國庫,而且可以殺一儆百,震懾割據各地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