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的突然離去,似乎沒有給阿城帶來太大的震動。
可能是雷家15的準備工作到位,事先忽悠了一番,即使是后來遷來阿城的一些家族,也沒有感覺到雷家這次行動的異樣。
除了雷家決策的一些子弟,誰都不知道雷家去聊城的真正目的。即使是外家進了雷家的女性,也不知道雷家這次行動的真正目的。
因為大家都知道皇帝北征,雷家的四爺雷德控制大運河水道有功,又在早前幫助節度使李重進奪得了天平軍,李重進可是打著支援皇帝的名義收編天平軍,但是大家也都心照不宣的明白。
雷家乃至雷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只怕朝廷是要重用,應當也要重賞雷家才是。本來就是聊城一州刺史的雷四爺,只怕在爵位上要更進一步了。
刺史雖然沒有入得中書或者內廷,那也是屬于地方大員了,如果按照歷朝歷代的慣例,雷德授勛加爵的話,家族的長輩祖先也要追封的。作為東平郡的大家族,雷家在雷四爺手里得到皇帝的恩賜,舉家覲見皇帝謝恩,那也是肯定需要的。
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當然沒有人知道這是雷家的借口,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家族,到更安全的地方去。或者說到聊城府去避禍。畢竟白狼寨馬匪的壓力,就是聊城府也無法排除。
如果在平時,就是雷家有這種計劃,旁人也不能有所異言。畢竟雷家有這個實力,想去哪里生活別人干預不了。
可是如今的東平郡,沒有幾座州府還是活的,幾百里的地方,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居多。僅有的幾座小城之一的阿城,因為夾雜在聊城府、東平府和鄆州之間,可能才得以幸免。
而且因為周邊三州嚴控人口,沒有希望的百姓無處可去,只有不斷的往阿城涌來。周余樓雖然沒有統計過,阿城外有多少百姓搭建茅棚居住,但是可以目測到,顯然比聊城府外的還要多。
雖然阿城壓力巨大,縣令雷易鋒也禁止阿城轄區外的百姓入城,還是有不少人通過不同途徑進來,如今阿城可以說人口擁擠不堪。大家都期盼這阿城給自己安全感,如果這個時候知道雷家要逃跑,只怕整個阿城會翻天。
周余樓有些奇怪,雖然昨日也收到雷易鋒的口令,說今日雷家會有所行動,可是雷易鋒居然破天荒沒有動用縣衙的人。周余樓對這些不敢興趣,但是出于自身的安全,還是在心里計較了一下,那就是雷易鋒自己都失了主張。
雷易鋒可不像他堂弟雷青鋒,他只是個文人。崛起東平郡沒有多少年的雷家,以前雖然有文人,但是名聲不顯。故而到了雷彷這一始,便讓家族里的子弟文武兼修。而雷易鋒顯然便是在文采方面頗有成就,當天被家族推選上報,皇帝郭威開恩,他便在雷德之后做了阿城縣令。
雷家如今顯然家族也比較復雜,僅僅從雷青鋒這一輩,周余樓就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氣氛。雖然不知道白狼寨會怎么對付阿城,也不知道聊城府是否有對策,周余樓卻是相信,這幾日的阿城不會太平了。
城門這幾日都盤查極嚴,倒是城內的治安放松了,但是阿城白天的人還是很多的。縣衙的捕快都分駐阿城三個城門,捕頭雷劍一直跟著縣令雷易鋒。周余樓本來負責城內的巡邏,所以清閑的到處逛。
周余樓不但有時間到處吃喝,還能睡上一覺。因為在阿城住的人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他在縣衙不說捕頭,就是縣令老爺雷易鋒,那也是看著他是三國名捕,對他睜只眼閉只眼。
從城墻外回來,看到大家都在依舊進行自己的事情,似乎根本沒有因為雷家人的離去,而有什么變化。